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國外碳權商品 年底前上架

臺灣碳交所總經理田建中。圖/本報資料庫

臺灣碳權交易所總經理田建中7日出席本報「大南方淨零新經濟高峰論壇」時預告,再過幾周在年底前,就會把國外碳權商品上架在平臺上,提供產業取得國際碳權,減少碳焦慮;國內碳權交易部分須待環境部制定碳費標準,預計2024上半年正式上路。

田建中以「接軌國際碳交易、促進企業創新機」爲題專題演講指出,碳定價區分強制性及自願性兩機制,其中強制性包括臺灣碳費課徵,自願性雖不是政府規定,有時受供應鏈要求比強制性威力更大,像蘋果喊出2030年就要淨零,臺積電雖很努力,但因要擴廠絕對值仍未下降,一年排碳約1100萬噸,身爲蘋果供應鏈,如何在2030達淨零,對其挑戰相當大。他說,多數企業將減碳視爲成本,但要當成商機來看,才能真正轉型,在未來產業發展中競爭。

他說,全球減碳是大趨勢,在亞洲,香港、日、韓、大陸、馬來西及印尼都成立碳交易所,尤其新加坡成立三個,可見各國對碳權交易未來、對地球永續看得多重要,他常開玩笑說,「以後碳權交易所說不定比證券交易所更多。」

田建中指出,勞動基金日前發佈重要函令,上市櫃公司不編永續報告,明年五月起不再列爲該基金投資標,田建中說,未來只會愈來愈嚴格,證交所已在規劃永續報告評鑑制度,先要求編列,未來還會再評鑑,買了哪些碳權等,做哪些ESG,利用金融力量,來推動產業的減碳。

田建中表示,碳交易所提供國內外碳權交易、碳諮詢與教育宣導等服務,結合具公信力國際認證機構提供國外碳權交易支援,協助供應鏈減碳及落實碳中和。碳交易所協助培育綠領人才,其中8月結合全臺各地大學等機構推動教育訓練宣導活動;和國際專業機構合開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等課程,培育人才。

他點出現階段全球減碳進度落後、2022年9國碳強度不減反增等隱憂,目前脫碳率才2點多趴,簡言之,全球脫碳目標刻不容緩,須加速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