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統一的四種模式!改國號維持「一國兩制」或公投?

兩岸關係示意圖。(圖/Pixabay/合成圖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發表文章臺灣前途與祖國統一:可能的模式與路徑》指稱,北京未來可能採取四種模式應對臺灣,包括長期封鎖削弱經濟的「古巴模式」、通過公投統一的「克里米亞模式」、更改國名維持一國兩制的「巴伐利亞模式」以及武統的「越南模式」。儘管目前採取極端封鎖或是武統臺灣的可能性不高,隨着大陸的政治、軍事、經濟力量崛起,介入臺灣事務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

文章強調,北京自從十九大之後對臺工作變化尤其明顯,學術界更把探討「如何解決臺灣問題」視爲一種嶄新潮流。各界普遍認爲,解決臺灣問題不會只有一種選擇,儘管和平統一是最理想的模式,然而兩岸關係已經發生重大轉折,比起極端的冷對抗或是武統,兩者之間的狀態或許更能符合當前的狀況。

▼總統蔡英文。(圖/路透社

2016年以來不少分析人士直指,中美強弱態勢或將在2020年左右易位,武統臺灣的聲浪日趨高漲,不少兩岸問題專家開始討論起對臺時間表,臺海局勢似乎暗潮洶涌。自從2017年以來,美臺方面也陸續發表《中共軍力報告書》和《國軍五年兵力整建與施政計劃報告》等文件,用以評估解放軍犯臺的可能時機,開始意識到大陸自從十九大以後,對臺政策已經從「反獨」轉向「促統」。

文章指稱,隨着武統聲浪高漲以及兩岸的經濟聯繫越發密切,大陸對臺灣發動政治工作的成功率也將提升。儘管兩岸暫時不會開戰或是採取極端的冷對抗,陸方可能全面分化臺灣的政治力量,使得島內的社會對立惡化加劇政黨的彼此攻伐,仿效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的手段,以軍事力量基礎搭配政治手段統一臺灣。

▼解放軍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章也坦承,克里米亞的情況與臺灣仍有一定程度的差別,首先是在地理方面,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的南方(瀕臨黑海亞速海),半島的特殊性使得克里米亞難以獨立自處,反之臺灣卻與大陸隔海相望,有着臺灣海峽屏障地理條件顯然優於克里米亞,更能有效規避外力的干預。其次是美國西方國家對克里米亞的干預能力相對較弱,反之針對臺海局勢就很不同,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力甚至超越「鄰居」中國大陸。

文章還稱,北京採取克里米亞模式並非毫無機會,例如臺灣與克里米亞都對內陸或大陸有着高度依賴,可能考量經濟環境做出政治決定,加上兩者都有票決機制,或許能讓臺灣仿效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公投統一。由於俄羅斯併入克里米亞,斥資大約5億美元的資金成功維繫克里米亞的穩定運作,大陸對臺灣或許能夠給予更多的援助。

中國軍方微博貼出戰機繞臺飛行照片。(圖/翻攝自微博《空軍發佈》)

文章還提到,臺灣未必就會接納克里米亞的公投統一模式,或許轉向接受「兩德統一」的方案。據瞭解,德意志的統一發生過兩次,一次是普魯士合併的巴伐利亞,另一次則是東西德的統一,由於東西兩德的經濟發展天壤之別,一邊倒的趨勢最終促成統一。不過如今的兩岸似乎沒有東西德時期那種過於極端的態勢,目前的臺灣似乎仍然可以自立自足,因此統一的模式或許與普魯士合併巴伐利亞較爲相似。

歷史資料顯示,普魯士通過1866年的普奧戰爭以及1870年的普法戰爭,向此前暫時保持獨立的巴伐利亞王國展示威攝力,成功迫使規模、權利和財富不亞於自己的後者踏上統一的終極目標。統一之後的普魯士沒有繼續稱呼新的國家爲普魯士,而是改稱「德意志聯邦」促使巴伐利亞具備一定的獨立軍事、外交和財政能力,柏林統一也提供巴伐利亞安於相對的獨立性

▼反登陸臺灣作戰示意圖。(圖/翻攝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專頁

同樣模式如果運用在中國身上,或許便是通過展示自身強大吸引臺灣靠攏,接着更改國名實現另類的「一國兩制」式的統一,此舉也是當今臺灣渴望維持現狀的前提下,能夠確保的較好結果之一。有專家學者質疑,倘若臺灣在維持現狀的思維中停滯不前,長期下來恐將喪失上述的可能性,臺灣人可能不再享有超越大陸地方省份的政治地位,只能獲得類似海南島的特區地位。畢竟「和平統一」依舊是最能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結果,如果大陸採取「一國兩制」爲基礎進行和平統一,勢必能夠給予臺灣相對較高的地位以及更多的利益,在這種誘因之下促進和平統一理論上是可行的。

文章強調,香港與澳門迴歸之後,大陸的下一步棋子便是解決臺灣問題,倘若未來能夠降低西方國家對臺灣島內的阻撓程度,將可與臺灣內部的促統勢力聯手通過公投解決問題,因此兩德統一模式的非常值得借鑑。總結而言,臺海局勢尚未發生較大規模變化之前,克里米亞與巴伐利亞的統一模式將成爲未來10年期間,大陸仿效用來處理臺灣問題的可行策略之一。

▼解放軍1996年的臺海大軍演。(圖/翻攝字《今日海峽》臉書)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路透社、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