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起國圖展出

原民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即日起到2月27日止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室展出。圖/原民會提供

原民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的「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舉行開展記者會,16族羣代表上臺分享使用傳統名字的心路歷程及文化意義,布農族的乜寇‧索克魯曼回憶,回覆傳統名字後,他反而陷入內在認同的風暴,一年後的某天醒來,突然覺得使用傳統名字是再自然不過的事,猶如點燃一把火,照耀了自身族羣認同,也鼓勵族人一起點燃更多火炬。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 Parod表示,原住民族能夠登記回覆原住民族傳統名字,得來不易。他指出,原住民族過去四百年來,歷經強賜漢姓、皇民化政策改日本姓氏,以及國民政府強制要求改用漢姓漢名,直到1984年臺灣原住民族權利促進會訴求恢復原有名字,才終於在1995年通過「姓名條例」修正案,2003年漢字音譯傳統姓名與漢人姓名皆可羅馬拼音並列登記。但直至今日,主流社會對原住民族傳統命名的歷史文化仍不瞭解,希望藉由特展讓國人認識原住民族命名文化、創造更友善的國家社會。

屬於中壯世代的乜寇‧索克魯曼分享,當年一退伍,他就到戶政事務所登記回覆傳統姓氏,想跟祖先站在同一列,沒想到自己還沒準備好,於是長達一年的時間陷入內在認同的風暴。他說,早年教育與環境讓他充滿自卑,當名字回覆,他發現自己再也無從閃躲,甚至一度想要再改成漢名,好在有信仰支撐着他,某天早晨他醒來,突然感到撥雲見日,認爲擁有傳統姓氏很自然,本來就該如此。

乜寇‧索克魯曼說,回覆傳統名字,就等於是爲自己點了一把火,如果他這一輩都沒能做到回覆傳統姓氏,下一代就更不會有力量跟動力恢復,因此他想鼓勵族人一起恢復傳統姓氏,點燃更多火炬。

原民會表示,展覽以迷宮爲隱喻,包含「歷史的錯置」、「正義的指向」、「曲徑再探索」及「出口的姿態」等4個展區主題,帶領民衆走過外來政權剝奪名字的過程、爭取正名的迂迴,並感受各族羣珍貴的傳統命名文化展望前行,特展自1月22日起至2月27日止,在國家圖書館展覽室展出。

「O ngangan no niyah自己的名字:臺灣原住民族傳統命名文化特展」今舉行開展記者會,邀請16族羣代表上臺分享使用傳統名字的心路歷程及文化意義。圖/原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