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上樑 打造臺灣原民文化重鎮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舉行上樑祈福儀式。(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未來將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進駐使用,圖爲竣工模擬圖。(原民會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舉行上樑祈福儀式。(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委員會捐助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原住民族語言研究發展基金會17億元,由桃園市政府代辦工程,於大園興建「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未來將成2基金會永久會址,今舉行上樑祈福儀式,預計2025年完工,結合陽光劇場與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打造整合原住民族電視、 廣播及語言發展的文化重鎮。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上樑祈福,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出席致詞。(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上樑祈福,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出席致詞。(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上樑祈福,桃園市長張善政出席致詞。(蔡明亙攝)

桃園原住民族人口逾8萬人,僅次於花蓮縣,是全臺第2大原民故鄉,爲讓桃園的族人有屬於自己的電視臺、廣播電臺、文創中心與流行音樂等功能的產業場域,市府選址於青埔,辦理「桃園流行音樂露天劇場暨國際原住民族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永久會址新建工程」,總面積約4.3公頃,工程共分3期執行,前2期陽光劇場與原民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皆已完工。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舉行上樑祈福儀式。(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28日舉行上樑祈福儀式。(蔡明亙攝)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工程進度約40%,預計2025年完工。(蔡明亙攝)

第3期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新建工程去年3月開工,興建地下2層及地上4層建物,總樓地板面積約2萬2099平方公尺,規畫攝影棚、新聞棚、直播棚、錄音室、電視節目製播空間、廣播節目製播空間、直播體驗室、AR/VR展示空間、文創商品展售區、辦公室及會議室、大會議室暨同步口譯室等,並提供約120席汽車及111席機車格,經費全額由原民會補助。

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Icyang‧Parod)表示,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開工以來進度順利,今上樑祈福,過去從經費爭很、土地取得等階段,經歷非常不容易的歷程,感謝蔡英文總統2015年允諾尋覓適當基地興建,感謝立委陳瑩在立院提案加速選址與編列經費,更要謝謝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副總統賴清德當年給予大力支持,也感謝桃園市長張善政接棒興建任務。

夷將‧拔路兒說,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預計2025年下半年進駐啓用,將成爲整合原住民族電視、 廣播及語言發展的文化重鎮,他期許原文會加強透過媒體權,讓原住民族社會有更多對話機會,讓大衆更認識原住民族,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族,也期許原語會,原住民族語言的保存與發展是原民會與原語會共同責任,要持續強化臺灣是世界南島語系民族起源地的論述與宣傳。

針對後續購置設備、裝修等經費,夷將‧拔路兒表示,17億元經費爲數年前核定,若未來施工、裝修或購置設備等,因物價上漲或各方面有需求,相信行政院一定會後續支持,至於2基金會員工將來居住交通問題,很早就請原文會超前部署,瞭解員工需求做好配套,盼2基金會及早規畫,原民會將全力協助。

鄭文燦指出,桃園爲國門第一站,遊客一到臺灣就能看見原住民族多樣多彩的文化,是桃園作爲多元文化城市最好證明,相信桃園會成爲原住民最好的故鄉,成爲原民友善城市。他提到,後續6億元添購影視設備應不足,要再請行政院與立委支持,此處可培養原民文創、影視及語言人才,打造臺灣原民文化新亮點。

張善政表示,從陽光劇場、文創園區起步,最後一塊拼圖就是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這塊區域將來會變成國內最有原民文化特色的園區,很多活動可在這辦理,特色產品和節目都可產出,這個園區是最好案例,凸顯中央與地方不分藍綠合作,彰顯原民特色。

原住民族語言傳播大樓建築原民文化爲設計主軸,完工後將由原文會與原語會進駐使用,預估棚內可產出節目年度時數達350小時,族語認同與使用網路流量可達1500萬人次,並辦理族語報考認證預估可達4萬人次,目前工程進度約40%微幅超前,預計於2025年9月點交給進駐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