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巨峰葡萄變石頭葡萄 果農慘賠

3月下旬因連續下雨及低溫,巨峰葡萄花穗授粉受精不良,出現高比例的「石頭葡萄」。(臺中市農業局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今年3月下旬因連續下雨及低溫,導致聞名全臺的巨峰葡萄花穗授粉受精不良,出現高比例的單僞結果,即俗稱的「石頭葡萄」,造成夏果無法採收或果品不佳,農民損失慘重叫苦連天。臺中市農業局表示,經會勘初步統計,臺中市葡萄受災面積共164公頃,平均損害程度37%,正協助農民向農委會爭取列入天然災害救助,若獲通過每公頃可補助9萬元。

臺中市葡萄種植面積約451公頃,主要集中新社區、東勢區、外埔區、石岡區,1年可收2期,年產量約1萬6000多公噸。位於新社區海拔700公尺、日夜溫差大的白毛臺高地,更是五星級葡萄產地,品質爲全國最優。

但近年因氣候異常,葡萄愈來愈難種,每公頃地種植成本約30萬元,氣候問題已造成農民極大負擔,葡萄農古東喜表示,葡萄1年採收2季,一般分爲6至8月的夏果,以及10至12月的冬果,這次受災的是夏果,雖然已結實累累,但果實無法長大,或整串葡萄大小不一,賣相不佳,根本賣不了好價錢,果農們心裡都在淌血。

葡萄農陳榮雄說,因爲果肉中沒有籽,果實長不大,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根本賣不出去,一分地約收成4000臺斤,原本1斤可賣30元,現在變石頭葡萄,只好全部剪掉,慘賠10幾萬元,血本無歸。

農業局指出,新社區巨峰葡萄主要於1月中、下旬催芽,約3月下旬開花,今年因3月下旬連續降雨、溫度低於攝氏16度、相對溼度80%至100%,不利巨峰葡萄花冠脫落及花葯開裂,導致花穗授粉受精不良,出現較高比例的單僞結果,俗稱「無籽葡萄」、「石頭葡萄」。

農業局表示,上月底已邀農委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等單位會勘,經初步統計,臺中市葡萄受災面積共164公頃,平均損害程度37%,目前正提報農委會爭取列入天然災害救助,盼減少果農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