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店魏牌藍山智駕版:20萬買傳統車企六座新能源SUV,到底值不值|獨立評測
經過這幾年的大洗牌之後,如今買20萬元以上三排座SUV,智能化+可油可電已經成爲了很多人優先考慮的點。
這也導致了賣得最好的車型,幾乎都是理想、問界這些新勢力品牌車型,面對主打品質、工藝的傳統車企幾乎形成了壓倒性優勢,以至於這個區間幾乎沒有賣得好的傳統車企選手。而魏牌藍山,則成了爲數不多能“突圍”的獨苗之一 ——對於那些比較“懂車”、在買車的態度上相對保守的人來說,藍山就成了這類車型一個難得的備選項。
當天探店時,銷售話術的導向也非常直觀地印證了這一點。無論我在如何倒騰車機,詢問配置和功能,他都在極力嘗試灌輸一種態度:“車機這種東西不就是個平板電腦嘛,性能再好也好不過我的二手iPad”、“我們都有好幾十年造車歷史了,跟這些找造小面的車廠代工的新勢力不是一個水平線的,只是識貨的人不多而已”……
銷售小哥從頭到尾都在希望我把關注點從車機上移開。可惜,新車款最明顯的變化點,就是從他口中的競爭對手裡學來的,這些他倒是完全不談。
我個人反而覺得,外觀纔是這款車應該盡力應對的地方。畢竟內飾、車機和智駕花了這麼大代價升級,然而對於外觀上一些比較明顯的槽點卻幾乎沒怎麼動過。
車身的組裝工藝、噴塗質量方面,完全是沒什麼槽點的,整體的比例也很勻稱,明明是一臺超過5.1米的中大型SUV,視覺上卻一點都不笨重,唯獨造型和細節的塑造實在讓人有些如鯁在喉。
個人覺得,車頭的車標擺放位置,直接影響了整個前臉型面的飽滿觀感;車頭和側面的線條顯得比較隨意,細節之間缺乏配合,看上去缺了一點連貫性;尤其是尾部造型複雜的尾燈組,感覺不匹配整臺車的檔次。
總結下來,我的觀點就是:越是高端車,設計往往就越需要簡約而穩重,也越是應該利用好車身的體量,來營造一些立體感,我覺得長城在這方面需要向理想、蔚來取取經。
這次看車的重點之一在座艙。智駕版中控臺的主要改動集中在了空調出風口以上的部分,在維持了原本外突的中控臺框架造型基礎上,將中控臺上半部分比較矮的連屏組升級成了和理想類似的“中控屏+副駕娛樂屏”的15.6英寸 2.5K大連屏組,同時儀表變成了獨立設計,存在感更強。
方向盤從原來的“撥杆+獨立實體鍵”控件,變成了“滾輪+整體式塑膠面板覆蓋所有按鍵”的設計,這也是目前非常流行的做法,視覺上更有科技感,功能集成度更高,降本效果更是立竿見影,當然學習成本和操作難度也是直線上升。
原版12.3英寸的儀表已經足夠大了,所以能容納的信息量很豐富,地圖、多媒體、行車信息、告警提示、車身狀態、駕駛模式等一股腦地全塞進去了,而且地圖的顯示面積非常大。此外,儀表變成獨立的屏幕設計之後,和淺色內飾的搭配更顯眼,顯示的清晰度、動效的流暢度都很高。
不過可能是因爲默認的坐姿偏高的關係,一旦把方向盤的位置向下調多一點,儀表上半部分的信息很容易被遮住。這種“大尺寸屏幕+信息密集堆砌”的設計我覺得是有一定改進空間的,可以做一些取捨。
中控屏和副駕屏不但在尺寸、分辨率、車機芯片等硬件規格上做了升級,用上了高通8295,系統也直接重做了一套。UI設計完全倒向了目前最流行的“大壁紙+底部Dock欄+橫向小尺寸自定義卡片”的“大電腦”風格,不但屏幕的素質很好,而且通過地圖拖拽、伸縮等操作,可以感覺到流暢度和幀率也是不錯的。
功能上也和當前主流的新勢力車機進行了對標,引入了可以通過手拉調整顯示比例的分屏設計、3D車模、可通過下拉拖出的負一屏等設計,而且3D車模的拖拽過程也很流暢,說明性能方面車機是完全過關的。
當然,可以提升的地方還是有的,比如原車自帶的行車記錄儀依然停留在僅有一路前置攝像頭的視角,而同樣價位的頭部新勢力車型已經來到了“一路高清+四路魚眼側視”錄製的多視角能力,甚至支持四路高清錄製水平。
早在VV系列上就已引入的流媒體後視鏡在藍山上也得以裝備。這個配置帶有單獨的實體鍵調節亮度,而且和車機之間似乎並沒有打通,和車機之間的功能上沒有太大的關聯性。更重要的地方在於,作爲一臺大SUV,藍山的後風擋面積並不算小,所以這副流媒體後視鏡如果要保留的話更應該考慮和車機打通,進一步挖掘使用價值。
Console設計略顯複雜,只有一個手機充電槽,但是在排布和做工上花了心思。充電槽平放在左側,杯架和USB口都集中在右側,減少了對手部的遮擋,還非常貼心地準備了可以拉開、遮蔽的蓋板,我覺得在這些微小的、別人在降本的、且不容易被看到的部分下足了本,看得到長城的造車觀還是非常正的。
同時,USB口分別提供了一個Type-A的和一個Type-C的,最大限度適應不同規格的手機。
車載冷暖箱似乎並不是原車型剛開發時就規劃的,更像是項目改進的時候新增的,所以從構造來看,應該是直接在原車的手套箱基礎上升級改造而來,隱藏在了一個蓋板之下,需要打開扶手箱之後取下蓋板才能暴露,給扶手箱留下的容積也很少,而且除了車機上的軟按鍵之外,也沒有其它的獨立調節方式。硬件規格倒是給得很高:
帶獨立壓縮機,支持-6°C~50°C的溫度範圍,空間大致夠放五六瓶水。
無論是前排還是二排的座椅,在人機、面料和做工上都非常出色,縫線精緻度、手感上都可以感知到是出下了功夫的,自帶的空氣頭枕對於頸部的支撐更是到位。不過中部位置的填充有些過於厚實了,坐上去會略微有些硌腰。
有一點比較奇怪的是,二排的小桌板位置設置在了左側主駕座椅後方,而不是常見的右側副駕座椅,不知道產品團隊是怎麼考慮的。
二排座椅的配置也拉得很滿:獨立空調、座椅通風、座椅加熱都是全系標配,而且全系都有獨立的調節面板。不過有一點疑問在於Console後方的供電接口,普通版車型給的是一個Type-A和一個Type-C的USB口,加上點菸器接頭,結果到了智駕版上就改成了兩個Type-C口了,適應性反而有所下降。但同時也給兩個USB口加了一圈背光,這點值得好評。
吸頂屏的加入也是升級點之一。這是一塊17.3英寸的3K屏,也是全車硬件規格最高的一塊屏,而且支持手勢控制,不過實際用起來還是觸控和語音更方便一些。
功能方面,支持有線和無線投屏,諸如喜馬拉雅、本站雲音樂等常規的視聽類APP都有了,可見8295芯片同時帶三塊高清屏還是很給力的。不過這塊屏只有四驅智駕的頂配Ultra版纔有,Maxb版選配要多花1萬塊錢;非智駕版因爲沒有8295芯片,因此不支持選裝。
B柱下方還有一個很貼心的小設計,就是隱藏的可摺疊掛鉤,顯然更方便買完菜之後隨手將購物袋掛在這裡,既順手又不容易弄髒內飾。而且掛鉤的安裝點比較靠近地臺,摺疊後也不容易在上下車時碰到乘客。
第三排的表現就和一臺相對高端的中型SUV水平差不多,雖然座椅用料和做工並不差,填充也很厚實,但是地臺偏高、坐墊的角度也比較平,所以基本就是一個“小板凳坐姿”,和漢蘭達(參數丨圖片)、銳界等傳統7座油車的第三排舒服程度差不多,都是隻夠應急用。
反而是尾廂容積達到了349L,在這類三排座大車裡算是中上水平了。不過地臺也比較高,矮個子的人放取行李箱會略顯費勁。
改款之後,智能座艙方面的體驗,已經基本不是短板了,而動態依然是藍山最大的優勢所在。
這套1.5T的混動系統並沒有直接沿用非智駕版的動力總成,發動機馬力略微增大到了170匹,而DHT混動單元更是從原來的兩擋升級到了四擋,和傳統的變速箱已經沒有太大差別,饋電動力基本上也不用擔心了,在車重相比非智駕四驅版增加約50kg的前提下,饋電油耗小幅下降0.1L到6.5-6.6L/100km,純電續航也做到了超過220km(CLTC)的水平,參數上還是很可觀的。
體驗上則非常接近於大排量的自吸動力,動力響應性也不錯,雖然給到的推背感並沒有標稱百公里加速4.9秒那麼誇張,但是充沛程度和平順性方面絕對可以給高分。不過輕踩油門時會感覺到油門踏板並不是很順滑,有點摩擦的異響聲,不知道是不是個別情況。
底盤風格和猛龍很像,也是這個類別裡的上乘水平,雖然沒有空氣彈簧,但是它裝備了電磁懸架,而且有着非常穩健的調校風格。
轉向略輕、有明顯的電子味,好在隨角度的阻尼感變化非常均勻。懸架十分緊緻,有着很強的支撐性,甚至以一臺七座SUV的眼光來看會感覺有點偏硬,但實際上有着很好的韌性,能夠迅速把路面震動處理掉。
在中國品牌的幾個“傳統列強”裡,吉利和奇瑞的底盤功底是公認的優秀水準,但是對於長城的底盤,或許還有人仍然停留在H6的老印象裡——
而不知道如今長城系的城市SUV,在底盤的造詣上已經毫不遜色了。
駕仕總結
不出意外,這依然是一臺非常典型的、“紮實而保守”的長城作品。
中規中矩的外觀、內飾、空間,;紮實的做工和底盤、中上游水平的動力和智能化體驗——除了一些造型設計上的槽點和第三排空間之外,這是一款沒有什麼明顯短板的車型。
價格方面,雖然明面上沒有太大優惠,不過置換方面除了國補和地補之外,額外還有1萬左右的廠商補貼,所以落地價格最低可以做到23-24萬元左右,如果用戶能湊夠各種補貼條件的話,的確是物有所值。
而從銷量上來看,智駕版的推出也是立竿見影:
立馬將藍山帶到了月銷6000輛以上的水平,顯然,它的市場認可度還是很高的。
最後在我看來,如果魏牌想要再重振往日VV系列熱銷的“雄風”的話,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契機——趕緊在20萬左右的五座SUV上做一款智能化水平過硬的新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