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海上巨無霸":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如何保障戰鬥力

航空母艦是一種以艦載機爲主要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機場情況進行作戰。航空母艦已是現代海軍不可或缺的利器,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

目前,我國海軍已擁有兩艘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其中遼寧艦是由烏克蘭的瓦良格號航母改造而來,而山東艦作爲我國第二艘航空母艦,也是我國真正意義上的首艘國產航母。從2013年開工建設到2019年交付海軍,它經歷了6年時間,這是我國國防裝備建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2012年,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入列,與此同時,另外一艘航母的建造也已經提上了日程。這就是我國第一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航母——“山東艦”。“山東艦”作爲一艘全新研製的航母,需要採用大量新設計、新材料,工程量巨大,因此相比於遼寧艦的續建,山東艦的研製週期更爲緊張,任務更加艱鉅。

中國船舶大船集團首艘國產航母總建造師瑞雲: 第一次生產這種超過300多米長的大型的水面戰艦,沒有經驗可循。

2013年底的一天,在大連船舶集團的一間廠房裡,隨着數控切割平臺上一道閃亮的弧光劃過,山東艦的第一塊鋼板被切開了。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開工建造,這道閃耀的弧光開啓了中國發展航母事業的新徵程。

山東艦建造是一個巨系統工程,建造總量超過20艘超大型油輪工程量總和。3000多個艙室,上萬個零部件,上萬臺套各種設備遍佈全船,許多特種裝置屬首次研製和安裝,施工難度巨大。

中國船舶大船集團首艘國產航母總工藝師 趙育新: 我們的山東艦是從無到有,我們是完全自主設計自主建造,首先要攻克船體建造這一關,包括咱們的各種鋼材的性能試驗,我們所有的設備都是國產自主配套。

2017年4月26日,隨着一瓶香檳摔碎艦艏,兩弦噴射絢麗綵帶,備受矚目的山東艦提前一個月下水,接受大海的洗禮。然而這只是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接下來建造人員要面臨更加嚴苛的挑戰,這就是繫泊試驗。在這期間,航母上的上萬餘臺套設備和系統需要聯調聯試,每天同時上艦工作的人員超過5000人。

中國船舶大船集團首艘國產航母總建造師 馬瑞雲: 接近380多萬米電纜,設備按照統計12000多臺套。在這個空間內,要把這些設備按照設計安裝到位,把關係連接起來,把這個設備開起來,確確實實是一個管理上非常複雜、非常浩大的工程。

2018年5月13日清晨,巨大的山東艦緩緩駛離碼頭,踏上了首次海上航行試驗的旅程。經過5天的航行,多項國產化設備得到了進一步測試,達到了預期目的,使這艘國產航母向成爲一艘真正意義上的作戰艦船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中國船舶大船集團首艘國產航母總工藝師 趙育新: 從第一次海試到最後交付,在這一年半的時間裡沒有休息的,連軸(日以繼夜)地在這個工程上,一起拼搏。

2019年12月17日,在南海之濱的三亞,這艘我國完全自主建造的航空母艦正式交付海軍,命名山東艦。

獨家探訪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

山東艦是舉全國之力、聚全國之智的巨大系統工程,參研、參建、參試單位多達532家。從開工到交付,歷時6年,突破了船體結構、動力核心設備這兩項制約我國航母事業發展的重大技術瓶頸。航空母艦的成功建造彰顯了我國的工業實力,承載着國人幾十年的夢想終成現實。那麼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到底長什麼樣?一起來看↓

總檯央視記者 李寧: 這艘就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它是2019年12月17日正式入列的,它的高度是二十多層樓那麼高,長度三百多米,整個面積能達到三個足球場那麼大。

·三千多個船艙 面積達三個足球場

船上一共有三千多個船艙,一天睡一個船艙,輪一圈下來大概需要十年。所以上船之後的新兵,第一課就是要記住自己的房間在哪兒,以免迷路。

這個是山東艦艦載機,也就是殲-15的機庫。上面這是一個活動的平臺,飛機停在這個平臺上,平臺自動下降到機庫旁邊,然後飛機就可以開進去了。

·山東艦和遼寧艦的外形區別

山東艦和遼寧艦這對姊妹艦在外形上也有區別,比如說艦島,駕駛艙下方多了一層玻璃,這個是在遼寧艦上是沒有的。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它的艦島要比遼寧艦短一些,這樣給艦載機留出了更大的活動空間。

還有一個區別就是山東艦首次實現社區化的管理,分成一個一個小社區。大家除了吃飯時去固定的區域,平時工作、洗衣服、生活、睡覺等在這個小社區就可以全部完成,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

每一個官兵下來都向着對面這個方向軍禮,他們的軍禮是敬給誰的呢?其實這是海軍的一個傳統,因爲對面的方向有一面八一軍旗。

山東艦包括遼寧艦在內的航空母艦,有一個非常標誌性的滑躍甲板傾角,可以看到一個漂亮的弧線。這個弧線它的夾角度數是傾角14度,這是經過無數次的計算,最終得出的一個最佳方案。

航母艦員帶你看“海上巨無霸”山東艦

在山東艦艦員的鏡頭裡,山東艦又有怎樣的魅力?

海軍山東艦航空保障部門中士 連蕙靚: 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起飛區,在甲板上一共有3條滑躍起飛跑道。每當殲-15艦載機準備起飛時,起飛助理必須沉着冷靜、乾脆利落地做出放飛動作。

海軍山東艦航空保障部門少校 王燈南: 我們的每一套簡單的動作,都要經過成百上千次的訓練,直到形成條件反射和肌肉記憶。實現人、艦、機的高度融合,才能保證殲-15艦載機的安全高效起降。

海軍山東艦航空保障部門中士 連蕙靚: 在山東艦,有這樣一個部門,他們永遠保持向上仰角,時刻準備戰鬥,致力打造堅固的航母鎧甲。他們就是武器部門。

海軍山東艦武器部門三級軍士長 王玉偉: 這就是大家經常聽說也比較熟悉的反導艦炮,它主要用於攔截反艦導彈,特點是發射速率高,一分鐘可以達到近萬發,所以也被形象地稱爲“萬發炮”。武器系統是航母的末端防禦手段,主要用於打掉突破艦載戰鬥機和航母屬艦的“漏網之魚”。對於我們來說,就是要常態備戰,隨時能戰。

海軍山東艦作戰部門上尉 高聰: 航空母艦是海軍遠海防衛作戰的戰略力量,其主要任務是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守衛國家安全和領土主權完整。在遂行作戰任務時,除了搭載艦載機外,還和其他的艦艇共同組成艦艇編隊

海軍山東艦航空保障部門上尉 劉豪: 機庫佈置在飛行甲板以下,主要用來停放艦載機和從事機務維修相關工作。在機庫的地面上有大量的繫留座,它主要是和繫留索配合使用。

這是繫留索具,把它的一端扣在繫留座上,另外一端通過上方的鏈條和飛機相連,這樣就可以安全穩定地把飛機繫留在甲板上了。

海軍山東艦通信部門中士 李佳: 駕駛室是艦艇航行的指揮和操縱部位。那麼,航母這個龐然大物在海上又是如何被操縱的呢?

海軍山東艦航海部門中尉 劉健豪: 汽車在公路上行駛由方向盤控制方向,艦艇在海上行駛用操舵儀把控航向,但航母上的這個方向盤可不一般,它有着“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而這些操作也不是靠舵手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多個部門、多個戰位協同配合才能完成這個操作。

海軍山東艦通信部門中士 李佳: 讀書使人進步。山東艦也有自己的圖書館,這是大家休息時最喜歡來的地方之一,這些書架上各種圖書類型能夠滿足艦員們的讀書需求。 郵局是由我們通信部門的同志負責管理的,他們每天幫助大家收發信件快遞信件,還包括艦上的報刊雜誌的領取分發工作。這是我們艦上的超市,這些貨架上物品的擺放,雖算不上琳琅滿目,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艦員們可以在這裡買到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很受大家歡迎。

海軍山東艦艦務部門三級軍士長 劉寧: 今天中午給大家準備的伙食有紅燒翅根、木耳炒苦瓜、海帶結燉排骨、西蘭花炒蝦仁、乾燒魚段、還有清炒油麥菜,主食是花捲、米飯,還有我們自制的麪包,這邊還有湯和水果。我們每天保障7頓飯,早中晚三頓正餐以外,還有兩次間餐和兩次夜餐。

海軍山東艦航空保障部門中士 連蕙靚: 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就是我們的艦徽,以地球爲背景,航母縱橫大洋,寓意爲我們擔負的使命和任務。將藍色的橄欖枝圍繞在地球之外的圓環之中,體現出中國海軍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大國責任;艦徽上方“忠誠、勇毅、精武、制勝”是航母艦員永遠堅持的艦訓。

記者探秘山東艦物資保障

航空母艦噸位大、人員多,每天消耗的物資是常規水面艦艇的數十倍。物資供應是保障航母戰鬥力的關鍵所在。山東艦上物資如何保障?

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倉庫值班員 湯奇夫: 這都是肉類食品,鴨腿、牛筋丸,還有牛肉丸、凍雞都在這邊。雞鴨魚肉樣樣俱全。這個是船上免洗米,因爲船上水比較缺,就直接放在裡面蒸就行了。

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勤務保障大隊大隊長 張碩: 受到艦船的裝備限制,他們更多的食品保障一般都是免洗的,上去以後直接就是可以做的。

除了對於人員的食品補給之外,對於航母的燃料補給也同樣重要,在航母碼頭,油料保障官兵正在對裝備進行檢測。

海軍某綜合保障基地油料技術保障大隊大隊長 徐良玉: 這個車是航母專用油料保障車,通過這輛車與油料管線進行連接,然後通過特殊的裝備和航母進行對接,加註油料。我們航母的油料保障,體現了幾個特點,一個是加註的數量比較大,第二個是加註的時間比較長。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油料品種。黑色代表海軍的燃料油,是一種重油;黃色代表着柴油;藍色的代表了航(空)煤(油),我們也叫高閃點噴氣燃料,就是爲航母上飛機輸送的油料。

保障航母的軍港,就是一座現代化的超大物流中心,它涉及油料接收、存儲和配給,日常生活服務等諸多保障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

獨家探訪海軍艦載航空兵着艦訓練

艦載戰鬥機,是配備在航空母艦上的主要武器,用於攻擊空中、水面、水下等目標,是航母最鋒利的牙齒,它的性能決定着航空母艦的戰鬥能力。由於對操縱要求極高,因此艦載機飛行員被看作世界上最危險的職業,是飛行員王牌中的王牌,在擁有航母的國家中,艦載機飛行員始終是航母培訓體系的重中之重。一名合格的艦載機飛行員是如何誕生的?一起來看!

總檯央視記者 李寧: 我現在是在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現在已經有戰鬥機進入飛行甲板,這個甲板是按照航母1:1來建造的。

這個就是我國航母的艦載機殲-15雙發重型戰鬥機,尾翼上非常醒目的一個鯊魚的標誌,所以它的綽號就是“飛鯊”。

殲-15是擁有可摺疊機翼,新增了鴨前翼,配裝有2臺大功率發動機。此外,對增升裝置、起落裝置和攔阻鉤等系統進行了全新設計,使得這款戰鬥機在保持優良作戰性能的前提下,具有穩定的着艦性能。

2012年11月23日,殲-15首次成功降落在遼寧艦航母甲板上。

2017年,殲-15突破了夜間起降技術,使得中國成爲世界上少數幾個掌握艦載機飛行員夜間起降技術的國家。標誌着中國航母編隊具備了全天候作戰的能力。

由於在艦上起飛和降落都有特殊要求,而且艦載機執行任務也更爲多樣化,所以艦載機飛行員的培養和訓練,要遠比陸機飛行員複雜得多。

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飛行員 王小龍: 這是抗荷服,這是一個充氣的地方,能幫助抗載荷,因爲我們載荷多的時候要蹬緊雙腿,抵抗載荷,是防止大腦缺氧。

飛行員告訴我們,對於艦載機來說,最難的就是着陸,航母飛行甲板只有普通飛機跑道的十分之一,寬度只有幾十米,同時,艦載機在着陸的時候還要和阻攔索相連,在瞬間將200多公里時速降到零,這對飛行員的操控難度不言而喻。

海軍艦載航空兵某部飛行員 王小龍: 在着陸的時候要把油門加滿,方便我逃逸。如果說沒有掛上鎖,把油門加滿了之後,我的推力能上來,然後就便於我復飛逃逸。

這些人就是 LSO,英文是着艦指揮官的意思。

在航母行進的過程中環境非常複雜,所以艦載機飛行員無法完全感知現場環境,LSO能否及時發出指令,準確的引導飛行員修正航線軌跡,調整下降姿態,就成爲艦載機能否安全着艦的非常重要的保證。所以 LSO也就是着艦指揮官,是整個航母艦載機部隊裡面的靈魂人物。

總檯央視記者 李寧: 這個就是在陸地上來模擬航母艦載機着陸的平臺。我們在這個地方呆了兩天,直到今天日落黃昏,才終於有機會走上這個平臺。因爲它艦載機訓練的頻次非常頻繁,我們只有在訓練的間歇,纔有機會帶大家來看一下。 這裡都是黑黢黢的一片,所以這個地方就叫做黑區。這一道道胎印就見證着這支艦載機部隊從無到有,一步步成長的過程。

(總檯央視記者 崔霞 李寧 李廈 陶嘉樹 吳天白 王豔歌 田野 曲雲龍 扈秀帥 趙琳鵬 凌浩 金少帥 姜超 章昱輝 杜黎鑫 王鐵霖 劉永卿 王盟 王園林 侯爵 賀躍民 張英博 樑磊 韓啓州 傅一博 方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