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房屋稅議題 張金鶚:利人不利已

▲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26日出席新書發表會,談到房屋議題,他認爲,房屋稅就是一種「利人利己」的例子。(圖/記者葉佳華攝)記者葉佳華/臺北報導

房屋稅爭議引發各界論戰,政大地政系教授張金鶚26日出席《居住正義:你我都能實踐的理想》新書發表會時,談到房屋稅議題,他說,房屋稅就是「利人不利己」的例子,對於「少數人不利、大多數人有利」,這大概是最常見但卻應該堅持的東西

臺南市率先宣佈2017年要調漲房屋稅,而臺北市也擬調漲,且可能「重溯」至30年的老屋,對此,張金鶚則說,這不叫「重溯」而是按照法律規定,每3年要「重新評定」房屋價值

張金鶚表示,當初擔任副市長任內時,房屋評定現值市價相差5〜6倍,後來採「漸進」的調整,2014年7月1日平均調整1.6倍,他認爲,如果要改善環境的話,就必須「漸進」的處理,「因爲天下沒有白吃午餐,該要負擔的稅還是要負擔。」

另外,有關政院版本的《住宅法》條文,將弱勢保障比例降爲20%,造成社會上不同意見,對此,張金鶚也認爲,應該提高保障比例,且就算提高比例,也不會有社會住宅標籤化的疑慮,張金鶚說,「因爲這是管理問題,真正蓋社會住宅的目的,不是隻是蓋房子,而是解決多少人嘛!」

另外,對於政院版刪除原有12類的弱勢身分認定,改由授權地方政府自訂,張金鶚也說,「如果這12個弱勢團體對象標準都不一,這不是很奇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