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費徵收擬考量碳洩漏因素 不同產業採不同配套

環境部今年初公開碳費計算公式,擬以全年排放量減掉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後再乘以適用費率,即碳排大戶享2.5萬噸免費排碳額度,但挨批是給排碳大戶放寬標準。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環境部今年初公開碳費計算公式,擬以全年排放量減掉2.5萬噸二氧化碳當量後再乘以適用費率,即碳排大戶享2.5萬噸免費排碳額度,但挨批是給排碳大戶放寬標準。環境部表示,若是高碳泄漏風險的業者,就不能享上述免排額度,也會因應不同產業訂定不同配套。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今天邀請環境部長薛富盛針對「邁向碳有價時代,碳費擬定時程表及碳費審議委員會相關內容」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針對提供碳排大戶擬享2.5萬噸的免排額度,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質詢時指出,希望能取消2.5萬噸的扣除額度,隨着國際法規加嚴,臺灣沒有等待的機會,應該要加快減碳腳步。

「碳泄漏」是指國家採用較嚴格的氣候政策而減少排放量,導致另一個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反而使得整體碳排有增無減。

薛富盛指出,環境部內部對計算公式有做調整,若業者沒有碳泄漏,是可以享受2.5萬噸的扣除額,但若有一定比例的碳泄漏就不能享有扣除額。

環境部次長施文真補充說明,年初公佈計算公式後確實帶來許多討論,也因爲目前500多個排放源的產業結構都不同,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的排放源就會有不同的配套,畢竟優惠重複也帶來太大的彈性,業者也就沒有減碳誘因了。

施文真表示,歐盟早在2005年便有高碳泄漏風險的觀念,相關碳交易法規也一直在修正,臺灣在制度設計上會參考各國如何認定高碳排泄漏等,至於哪些行業別搭配哪些優惠,在碳費收費辦法中還有很大的討論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