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社會共融 聽障藝術家在安靜中跳舞

由劇場導演王珩和聽障藝術家林靖嵐、金曲入圍聲音設計卓士堯,以及九位聽障表演者共同創作而成的作品《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近期登場,作品透過手語和舞蹈,談論社會共融。(大可創藝提供)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改編自遠古神話,講述人類因爲狂妄想要通天,被天神逞罰,從此被分化爲不同語言,再也無法理解彼此的意思。(大可創藝提供)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這次的創作過程中,表演者們使用自然手語、文字手語、口語族、讀脣語溝通,這段一起溝通的過程,也成爲演出的核心題材。(大可創藝提供)

由劇場導演王珩和聽障藝術家林靖嵐、金曲入圍聲音設計卓士堯,以及九位聽障表演者共同創作而成的作品《我們在安靜中跳舞》,近期登場,作品透過手語和舞蹈,談論社會共融。

林靖嵐表示,「手語被納入國家語言發展法,小朋友在學校就能學習手語,從語言來認識多元,是很好的開始。《我們在安靜中跳舞》則提供另一個切入點,從文化、藝術的角度,讓大家知道社會中有很多不同文化,而每種文化的主體,都可以很尊嚴地和別人分享。」

《我們在安靜中跳舞》改編自遠古神話,講述人類因爲狂妄想要通天,被天神逞罰,從此被分化爲不同語言,再也無法理解彼此的意思。

王珩長年推動「素人劇場美學」,其表現方式是由非專業背景的演員,從自身真實的經驗出發,並發展成演出內容。在歐美行之有年,在臺灣仍屬小衆。

王珩表示,這次的創作過程中,表演者們使用自然手語、文字手語、口語族、讀脣語溝通,這段一起溝通的過程,也成爲演出的核心題材。

參與演出的聽障表演者分享,過去曾有被聽人霸凌的經驗,所以一開始很難想像劇組中有聽人、聾人,大家要怎麼合作。但兩年的相處下來,大家不但沒有衝突,還可以互相教彼此不懂的部分,例如聽人教聾人肢體即興、聾人教聽人自己的文化。

劇組中的聽人成員表示慚愧,過去看到「身障」相關的舞臺劇創作,覺得購票以支持的成分居多,藝術質量倒不會想太多。但這場演出,正正因爲聽障獨特的感受能力,和他們看待生命的角度,使作品大大加分,因此對於未來能夠如何和聽障朋友一起開拓藝術道路,有更多想像。演出將於11月18至20日在樹林藝文中心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