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歷史文化的腳步 走進渭南體驗人文精神的聖地
藏於樑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的玉劍與金劍鞘。(圖/聖浩提供)
陝西省渭南市位於西安市東北方,北鄰渭水、南倚秦嶺,有着「西嶽」華山、關關雎鳩的洽(亦作合)陽、史聖太史公司馬遷的老家韓城等地,都是來陝西旅遊不可錯過的地方。渭南市有着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其中樑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漢太史司馬遷祠、倉頡廟,都是值得深度一遊之地。
如果您對喜好歷史考古感興趣,喜歡聽講解歷史故事典故的話,位在渭南韓城市內的樑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是絕不能錯過的一站。樑帶村芮國遺址是2004年發現的,直到2018年才正式對外開放。芮國在西周至春秋時期雖然版圖不大,但也曾是重要的姬姓(周文王後代)國家。
在博物館內保存了一套完整的編鐘,透過講解會發現:很多我們今日習以爲常的用具與成語原來都來自於編鐘的構造。比如說:在編鐘上方橫樑的鉤子稱「掛」,而編鐘上方有一圈粗的青銅稱爲「旋」,由此產生我們孰悉的「旋(同懸)掛」一詞。再比如:「旋」前面的孔眼稱爲「斡」,因爲「斡」和「旋」在一起能讓編鐘傾斜一個特定的角度卻又能達到完美的平衡,所以「斡旋」一詞也引申出今日「調解以達到平衡」的意思。
遺址出土的玉器、金器及青銅器數量在同時期都屬前列,其中展出的玉豬龍、玉劍金鞘、芮姜夫人配戴的玉佩,以及完整的諸侯禮器「七鼎六簋」都是少見的珍品,因爲未曾受到嚴重的盜掘而保存了完整的面貌。樑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集考古發掘、文物保護、學術研究和旅遊體驗於一體,爲我們展示了芮國曾經燦爛的歷史文化,也爲後代世人瞭解兩週時期歷史和文化保留了重要的見證。
在華夏大地的關中平原東部,有一座古樸而莊嚴的祠堂,靜靜地佇立在陝西省韓城市芝川鎮的東南山崗上,這便是著名的漢太史司馬遷祠。要想踏上司馬遷祠得先經過一段司馬古道(又稱司馬坡),腳下的石頭路是北宋時期鋪設的,經歷了800多年的雨水、風化以及車輛的輾壓,早已凹凸不平,也做爲千年來人文墨客到此一覽太史公遺風的見證。
沿坡上行,經過各式的元、明、清牌坊後進入祠院,映入眼簾的是環繞着蒼松翠柏的祠堂,居中安坐着太史公司馬遷的雕像。在這裡聆聽導遊講解司馬遷歷經磨難的一生,在受刑後仍堅毅的完成《二十四史》之首—《史記》這部鉅作,爲後世留下了自上古黃帝時期至漢武帝這段三千年時間,以130篇及長達52萬字記錄了中國人的淵遠歷史。
始建於西晉永嘉四年(西元310年)的司馬遷祠距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的歷史,是歷朝歷代爲了紀念傑出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司馬遷而建,期間雖歷經滄桑,但經過多次修繕,至今仍保留着古樸典雅的風貌。這座祠堂彷彿一個時光隧道,看着歷代文史學家在碑刻上留下各種對司馬遷的讚譽之詞,這些鮮活的先輩就彷如站在面前,向你細數自己對太史公「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敬仰之意,心中也會油然生出一股崇敬之情。
漢太史司馬遷祠是一處承載着厚重歷史文化與深遠人文精神的聖地,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繁榮與發展,也傳承了優秀的文化傳統和歷史記憶。如果您有機會到韓城一遊,絕對不能錯過這個神聖又莊嚴的地方。
司馬古道上800年的石條,沉澱着歷史的韻味。(圖/聖浩提供)
陝西省是許多華夏文明的孕育之地,其中人文始祖倉頡廟就位在渭南市白水縣境內,用以紀念創建中華文字的始祖倉頡而建。倉頡廟北屏黃龍山,南臨洛河水,廟中最老的一塊石碑《倉頡廟碑》建於東漢延熹五年(西元162年),據此碑記載倉頡廟在當時已頗具規模,至今有近2000年的歷史,應是最早的一座倉頡廟。此碑原件現收藏於西安的碑林博物館。
倉頡廟內建築莊重古樸,佈局完整。整組建築自南向北在中軸線上依次爲照壁、山門、前殿、報廳、中殿、寢殿、墓冢。在主體建築的兩側又分佈着東、西戲樓、鐘鼓樓、東西廂房等。殿宇爲元、明、清爲主的遺存,戲樓殿廳間有彩繪壁畫,雖經久剝落但殘跡猶見原作風韻。廟內現存古碑18通,除了《倉頡廟碑》外,《廣武將軍碑》、《時大宋蒼公碑》等也都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珍貴實物。而《倉聖鳥跡書碑》則以形似鳥跡的28個象形字記錄了黃帝與炎帝聯合各部落攻打蚩尤的故事,被海內外學者稱爲「中華民族第一篇史書」。
漫步於倉頡廟內,不僅能欣賞到千年的碑文以及殿宇,廟中的數十棵千年古柏皆有三千年以上的歲月,其形或如猴子攀樹或如二人相抱,別有一番樂趣。其中更有一棵樹齡高達5000年以上的「倉頡手植柏」,被譽爲「文明之根」。這些林立的碑文、建築與古樹爲倉頡廟承載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底蘊,更爲後人探索華夏文化留下了飛鴻雪泥,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倉聖鳥跡書碑》位於倉頡廟內。(圖/聖浩提供)
渭南市,這座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不僅有着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古蹟,還有着熱情好客的民衆。這裡既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又有悠久的歷史遺蹟見證着華夏文明的傳承。無論是探尋歷史文化的腳步,還是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賜予,亦或是品味地道美食帶來的味蕾盛宴,渭南都能給您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歡迎您來到渭南旅遊探訪,親身體驗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