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軍:挖掘文物背後的故事 生動體現青海歷史文化

北京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文物局、青海省文化旅遊廳、青海省文物局協辦,首都博物館與青海省博物館承辦的《山宗 水源 路之衝——“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於2月28日上午10時在首都博物館開幕。該展覽以“‘一帶一路’中的青海”爲主題,彙集了青海省13家文博單位精心挑選的442件(套)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覽開幕式

在開幕式結束後,本站旅遊有幸採訪到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牛軍。首先,他向我們介紹了本次展覽的主要內容:以典型文物爲載體,結合青海歷史發展進程,展示了羌中道吐谷渾道、唐蕃古道青唐道交通功能與歷史風采,呈現出青海獨特的人文風貌與生態景觀。展覽分爲源遠流長、漢風羌道、吐谷渾國、吐蕃東進海納百川視頻介紹6個單元,每一單元分設小節,通過文物、圖版形式,突出了“青海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組成”這一主題。

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牛軍

在談及本次展覽的目的時,牛局長強調道:“本次展覽彙集了青海省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文化類型的文物精品,其中很多珍貴文物是首次與公衆見面。我們更希望挖掘並訴說文物背後的故事,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使文物進一步融入文化中,對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揮積極作用。我們希望通過文物向公衆展現青海省悠久的歷史文化,特別是多元的文化類型和民族融合的發展歷程。體現青海在“絲綢之路”上的歷史作用與現實意義,展望青海融入“一帶一路”倡議前景與未來。”

文物本身不是文化,但它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只有通過利用其承載的文化元素才能達到以文化人的目的。合理利用文物才能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才能更好地堅定文化自信。在談到近些年來所倡導的“文物活化”時,牛局長表示:“文物作爲文化遺產,是旅遊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護利用好文物的前提下,要讓文物“活”起來,講好文物背後的故事,讓遊客機會距離感受到青海深厚的歷史文化。”

作爲文化和旅遊產業相融合的產物,博物館參觀遊覽兼具藝術觀賞、歷史溯源、科學研究教育推廣等方面的價值與功能,逐漸成爲公共文化服務和旅遊發展的前沿陣地與有效載體。牛局長表示:“青海省目前有37家博物館,它們不僅僅是青海的旅遊名片,同時也是傳承歷史文化,展示文化遺產,弘揚社會主義價值觀、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隨着文旅融合的不斷深入,我們將加大博物館的館際交流力度,促進文物資源共享和文化交流,進一步豐富博物館的展出形式,提升博物館的展覽和講解水平,讓更多遊客走進博物館、走近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