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最新防疫20條 張伯禮:新冠病毒趨於穩定 毒力趨弱
示意圖/中新社
「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大。」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新冠病毒的變異動態一直是防疫措施優化調整的重要前提基礎之一。他解讀,從新冠疫情之初到現在,中國防控方案調整始終與疫情形勢相關,具體來說是四個方面,包括病毒變異、免疫屏障、防控能力、治療方案。
張伯禮接受陸媒專訪表示,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新冠病毒的特點一直是研判的重點之一。當前的臨牀實踐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減弱。
同時也不能忽視新冠病毒傳播更隱匿。張伯禮提醒,新冠病毒傳播隱匿、潛伏期縮短,前者由於其不造成明顯症狀難以察覺,而後者意味着感染者從被感染到傳染人的時間進一步縮短,這兩方面變化共同造成病毒的傳播力增強。
他指出,連日來的感染者數據顯示,當前確診感染者中大部分爲無症狀感染者。這一感染情況是新冠病毒在中國羣體免疫屏障基本形成(全人羣疫苗全程接種率超90%,60歲以上基礎免疫全程接種率超85%)的前提下,受到免疫壓力選擇作用的結果。這樣的進化對於新冠病毒某一特定分支保持優勢是有利的,因此從病毒進化規律推測,新冠病毒趨於穩定、毒力趨弱的概率較大。
在中國最新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中,賦碼管理一詞高頻出現,先後提到6次。張伯禮說,透過大數據的賦碼管理是科學精準防控的具體體現。在減少集中隔離對象人數、縮短隔離時間的同時,還能保證隔離的有效性和規範性。
他還表示,基因測序、檢測試劑研產、疫苗研發、藥物研究、中醫藥、分子生物學、大數據、超級計算等技術爲了攻克同一課題融合交叉。通過資訊技術手段對中藥組分藥物進行高效篩選,使得研發「通治方」成爲可能。再如近3年來核酸檢測的效率和準確度大幅提升。在準確性提高的基礎上得以開展的混合檢測以及核酸檢測週期的大幅縮短等,都使得人類對於新冠病毒的追蹤更高效,從而大幅提升整個新冠疫情監測的敏感度。
最後,他仍強調,應該認識到疫情的複雜性和反覆性,充分認識優化調整防控措施不是放鬆防控,更不是放開、躺平。只有進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學性、精準性,才能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間尋求最適合的平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