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埤塘美麗地景 鄭文燦「藝術打樁」敘說老故事
桃園市長鄭文燦25日出席「2015桃園地景藝術國際論壇記者會」時表示,「每一口埤塘都有自己的故事及名字」,2015年地景藝術節將採取「藝術打樁」,首度引進國際藝術家駐村桃園,讓國內外六位藝術家從常民生活出發,利用「一區一埤塘公園」的策略以發展各地特色,持續活化埤塘,妥善保存桃園的埤塘文化。
鄭文燦表示,市府也將在9月29號在老K睡眠館舉行「地景藝術節國際論壇」,以論壇方式提升民衆參與意願,並凝聚發展方向,歡迎麗有志社區營造,或熱誠於藝術改造社區的工作者都能來參加。
鄭文燦表示,今年地景藝術節以論壇及藝術家駐村方式,分享藝術家的藝術觀點觀察,利用社區營造型態,透過藝術創造社區新的認同,同時表達在地特色,讓在地居民發現埤塘生態、文化及歷史故事,纔是真正的「藝術打樁」。他也期許經過逐年累積的打樁,讓居民參與、發現在地的故事,明年地景藝術節將擴大舉辦,未來將採取論壇及地景藝術節輪番辦理方式,達成在地深化及藝術活化的目標。
鄭文燦提到,桃園地景藝術節選擇「埤塘」爲主題,緣起先民從清朝起開發桃園臺地、挖掘埤塘作爲灌溉系統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桃園臺地的開發史,日治時期由日本水利專家八田與一開闢桃園大圳,及民國50年後所開闢的石門大圳,讓當時桃園的埤塘串聯成爲一個完整的灌溉系統,埤塘數量最多時達到八千多口的高峰。桃園目前尚存埤塘口數爲2,800多口,市府也依據「溼地保育法」保留部份的埤塘及水圳。
▲桃園龍潭甘家堡前的埤塘,滿滿萍蓬草,具生態保育蓄水滯洪功能。(圖/羅碧霞提供)
包括泰國藝術家沙卡林‧酷翁(Sakarin Krue-on)以八德爲基地走訪桃園;印尼藝術家阿里亞‧邦嘉盧(Arya Pandjalu)進駐楊梅區;生態藝術家周靈芝對濱海石滬、藻礁的生態相當感興趣,在居民引導下理解工業區發展對生態的影響;進駐到大園內海社區的潘羽祐,則將瞭解當地紅樹林與海域特殊景觀,以他充滿童趣的創作爲社區注入活力;范姜明道開拓新屋,保留非常多古厝大屋,今年中秋月光晚宴也在范姜古厝舉辦;黃瑞茂則帶領學生對中壢等六個區域進行初步田調,並與社區一同進行『魚眼生活地圖繪製』的工作坊,引導每個居民用自己生活領域,向外拓展瞭解。這些藝術家與居民互動不僅能實現在地全球化的目標,更能展現在地特色。
鄭文燦說到,「每一口埤塘都有自己的故事及名字」,例如大湳水上樂園過去舊名爲「豎啣埤」,意指排水採取豎井方式控制水閥;另外桃園市府、地方法院過去都是埤塘,是填土而形成平地而興建;此外陽明社區也是埤塘填成,舊名爲「辨天池」,系因爲日治時代設「豐滿社」神社,祭拜「辯才天」,後來因爲興建國際機場而填土作爲拆遷社區,才成爲後來的陽明社區。此外,八德舊稱八塊厝,過去建有更寮腳飛行場,由於日治時期爲神風特攻隊駐地,經常遭到盟軍轟炸,因此附近的防空洞也不少,也是後來在黑貓中隊陳懷生殉職後更名爲懷生機場。未來也期盼透過藝術家駐村和居民互動,能發掘更多在地故事。
包括桃園市議員趙正宇、呂林小鳳、八德區長陳玉明、中壢區長林香美、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羅碧霞均參與這場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