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推危老重建 審查期減爲10天

桃園市屋齡超過30年的建築物約有30萬棟,全市平均屋齡27歲,爲此中央與地方聯手力推危老建築重建,鼓勵民衆申請免費的房屋耐震初評。(示意圖)(陳夢茹攝)

桃園市屋齡超過30年的建築物約有30萬棟,全市平均屋齡27歲,建管處指出,桃園建築物的屋齡在六都裡屬於相對年輕、老屋數量也相對較少,不過新市府爲了提升建築安全,持續推動老舊建築物的免費初評,並簡化危老建築物的重建審查程序,讓原本需要1個月的審查期縮短到10天。

建築管理處長邱英哲表示,危老條例從2017年5月公佈至今,內政部統計桃園有148件危老重建申請案,由於危老建築重建、都市計劃變更都需耗費時間,加上桃園目前仍有許多重劃區,因此建商、不動產公司會選擇到重劃區開發,而非走危老重建或都更,所以桃園申請案數量與其他縣市相較的確較少。

邱英哲說,過去危老重建的申請案件都需召開預審會議,審查各項容積獎勵項目及額度,包括時程獎勵、規模獎勵、耐震獎勵、綠建築、智慧建築及無障礙環境等獎勵,其實容積獎勵的項目、額度都已明定在「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建築容積獎勵辦法」中,因此爲了簡化審議流程,即日起容積獎勵項目和額度都不必再召開預審會議審查。

邱英哲指出,以往危老重建的申請案件審查需要約1個月,現在簡化流程後迴歸到一般執照申請,只要10天左右就可以拿到執照,可以大大提升申請執照的效率。只有1種狀況需要經過預審會議,倘若民衆申請危老重建時欲爭取放寬建築物的高度,由於此舉或多或少對外部環境會造成影響,爲此才需要經過審查。

除危老重建申請案以外,中央也補助各地方政府替民衆進行免費的房屋耐震初評,邱英哲表示,目前已有2553棟老舊建築物申請免費耐震初評,30年以上房子結構設計適用舊法規,免費耐震初評是以現在精進的新法規檢視舊建築,給予民衆專業建議,如無需更動、修繕補強或拆掉重建,耐震初評只有申請人可獲知結果,請民衆放心踊躍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