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按下自免加速鍵
TCE在自免領域按下加速鍵。
過去一年,同潤生物、恩沐生物相繼達成了高總額的首付款交易,讓自免領域的TCE交易成爲國產創新藥出海的最大熱點之一。
如今,海外藥企的押注仍在繼續。
12月16日,Candid Therapeutics在一天之內,實現了三連擊,分別與諾納生物、岸邁生物、Ab Studio三家企業達成TCE合作。
Candid與這些企業的合作,更多是技術平臺層面的,因此總金額相對有限(13.2億美元)。
但考慮到,Candid是一家專門以出售爲目的成立的biotech,因此其在未來有可能創造更震撼的交易數字。畢竟,Candid創始人在去年,已經創造了41億美元賣身的奇蹟。
無論如何,越來越多藥企的入局,勢必會進一步加速TCE在自免領域的研發進展,爲患者帶來更多的希望和更有效的治療方案。
/ 01/ 2024年的焦點
Candid的大力度掃貨,或許並不讓人感到意外。自免領域的TCE交易,可以說是今年的焦點之一,尤其是對於國產分子而言。
今年8月以來,國內Biotech分別完成了有關於四項與自免方向有關的TCE交易,包括嘉和生物(CD3/CD20雙抗)、岸邁生物(BCMA/CD3雙抗)的Newco交易。
這一領域,也誕生了國內Biotech出海史上兩項價值巨大的交易,包括同潤生物和默沙東達成CD3/CD19雙抗的收購,合作首付款爲7億美金,僅次於BMS與百利天恆關於雙抗ADC的合作;
以及GSK收購恩沐生物的CD3/CD19/CD20三抗CMG1A46的合作,交易首付款爲3億美元,也是較高的水平。
核心原因在於,TCE在自免市場的潛力,被越來越多的藥企看見。
B細胞驅動的免疫異常是多種自免疾病的核心發病機制,包括神經免疫(多發性硬化MS、重症肌無力gMG)、風溼免疫(SLE、乾燥綜合徵等)和腎病(狼瘡腎炎)等多種疾病。
TCE的機制,理論上也能夠通過深度清除B細胞,來爲這些患者帶來獲益。並且,一些初步的探索,也是證明了潛力。
例如,有德國的研究團隊使用強生的BCMA/CD3 雙抗 Teclistamab,在 B 細胞清除療法失敗後的患者中進行探索。研究表明,患者病情顯著緩解。其中,一名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的SLE生物標誌物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其粘膜皮膚和肌肉骨骼症狀完全消失,實現了完全緩解。
積極的探索結果,自然也吸引了更多的藥企入局。根據Insight數據庫,目前全球共有20款左右,處於活躍狀態的CD3雙抗開展了針對自免疾病的臨牀研究。
/ 02/ 進一步升溫
目前來看,TCE在自免領域的熱度,有望進一步升溫。入局者越來越多的同時,潛在的重磅交易,也可能越來越多。
例如,上文提及的Candid,就是專門爲交易而成立的biotech。Candid是RayzeBio創始人Ken Song,出售RayzeBio後的又一次創業。
去年,RayzeBio創造了美股生物科技領域的第二大IPO案例,並且在上市三個多月後,RayzeBio被BMS以41億美金的高價收購。
從2020年成立,到2023年IPO上市,僅用了3年時間;從9月IPO上市到被溢價105%收購,RayzeBio僅用了3個月,主打一個穩準狠。
又一次創業,Ken Song顯然是希望繼續複製RayzeBio的故事。
今年9月,Candid以3.7億美元的A輪融資和通過收購另外兩家生物技術公司Vignette Bio和TRC 2004獲得的兩項資產而進入生物技術領域,目的是專注於TCE的研發。
Candid的管線CND106和CND261都已完成腫瘤學的1期試驗,其現在將它們轉向自身免疫性疾病,預計兩款藥物在2025年之前有相關安全性數據讀出。
公司的搭建層面,團隊配置也足夠豪華。首席醫療和科學官Timothy Lu此前在在 DICE Therapeutics(後被禮來收購)開發了口服 IL-17 自身免疫藥物;首席財務和商務官則是RayzeBio 的前同事 Arvind Kush……
再加上Ken Song豐富的公司運作經歷,Candid或許能夠繼續讓TCE在自免領域創造交易奇蹟。
/ 03/ 一場技術的盛宴
Candid能否如願不得而知,但其只是TCE在自免市場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在這一趨勢下,我們或許將看到一場技術盛宴。
血液瘤TCE雙抗,已經歷經三次迭代。第一代TCE雙抗安進的BiTE因爲沒有半衰期,所以採用連續續靜脈輸注,而且有較大的CRS反應。
爲了解決這一問題,第二代血液瘤TCE雙抗基本上都含有Fc,半衰期很大程度的提高,採用了前劑量給藥,進一步的降低CRS反應。這也爲血液瘤TCE雙抗帶來了更高的預期。
目前,技術迭代探索仍在繼續。第三代血液瘤TCE雙抗爲了進一步降低CRS,採用了親和力較低的CD3抗體。雖然能否取得更好的效果還有待時間的證明,但無疑帶來了更高的希望。
總體來看,TCE雙抗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比較多,例如提高依從性和組裝效率,這也必然是自免市場的焦點。畢竟,相對於腫瘤藥物,自免藥物對於依從性、安全性等要求更爲嚴苛。
而火熱的押注,也並不是同質化,而是差異化的競爭。例如,上文提及的GSK大併購案例中,GSK就認爲CMG1A46,分子設計有特點:對CD19和CD20陽性B細胞具有高親和力,對CD3具有低親和力,可以降低TCE通常相關的毒性。
GSK指出,臨牀前研究已經表明,"血液和組織中快速、深入的B細胞耗竭,這可能會導致患者產生更持久的反應"。
也正因此,GSK對該分子寄予厚望,希望將CMG1A46用於B細胞驅動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和LN,並有可能擴展到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這場巨頭間的較量,最終惠及的將是患者。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這場競爭,將如何演變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