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農業區變更 環團抨擊

農地被鐵皮工廠包圍,是常見的農村景觀。(吳敏菁攝)

爲解決農地種工廠亂象,中央訂出部分特定農業區土地變更爲一般農業區,彰化縣提報32區,已6區通過審議。環團24日召開違章工廠就地合法問題座談會,憂心農地持續流失,若不解決癥結,業者也問「別人可以我不行」,恐形成「破窗效應」,讓土地管理繼續失控。

彰化縣醫界聯盟總幹事謝秋鳳指出,農地污染危及食安,農地流失對糧食自給率已經很低的臺灣也是國安問題。但令人遺憾,長期以來仍設法讓農地上違章工廠繼續生存,並將特定農業區解編爲一般農業區,可作爲丁種建築用地,讓良田也淪陷。

昨天座談會指出,檢視這波納入特定區違章工廠並非資本有限、難以負擔遷建成本的中小企業,不少是世界級企業。鹿港1坪農地2萬,上萬坪農地變工業用地後,1坪升值到約10萬,違法者沒受到懲罰,還因土地變更獲暴利。

議員林世賢說,要解決農地污染,電鍍產業得遷到專區集中管理,放任工業區土地炒地,使得遷廠困難重重,買土地就佔成本8成,對中小企業而言,要砸7、8千萬元購地,等於繳出棺材本,建議電鍍專區只租不賣。

地球公民基金會專員吳其融也指出土地管理盲點,農地興建違章工廠,農業局撤銷農業設施許可文件,但是營業、建照沒跟着撤銷,違章工廠有「存活」空間,有能力者進一步變更特區,如今還發展出代辦「合法化」新行業,掠奪農地。

彰化縣府建設處表示,涉及工廠輔導法、臨時工廠登記制度,是中央權責,地方政府只是配合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