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傳統產業 毛治國:競爭力不靠廉價勞工,是靠創意

行政院長毛治國出席鑄造產業發展平臺成立會。(圖/記者林潔玲攝)

記者賴於榛/臺北報導

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鑄造產業發展平臺13日正式成立,行政院長毛治國致詞時指出,「天底下沒有夕陽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產業」,鑄造產業轉型的重點分別是廠房設備的「自我維新」與政府政策推動結合3D列印技術,還喊出破千億的小目標,並且提醒場下老闆們,「競爭力不是靠廉價勞工,是靠創意。」

政府近年來努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鑄造業首當其衝成立了發展平臺,毛治國致詞時表示,40年前接觸鑄造業,只是把沙子和鐵倒進去而已,後來在注意到這個產業時,已經變成工作環境很差、嚴重人力斷層工作人員平均年齡接近60歲,「再過幾年這個行業會掉下懸崖不見了。」

臺灣鑄造業的轉型,毛治國舉穎傑公司爲例,他說專長原本是會計的董事長塗美華,返鄉接事業後,將傳統鑄造業立體化,且把工廠弄得很乾淨,讓臺灣鑄造業也以他們爲基本標竿,從基本環境改造做起,從3K變成3C,「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端,使臺灣從此以後,開始有一家傳統鑄造業,但整個生產設備比得上日本歐洲先進國家水準。」

▲行政院長毛治國(中)出席鑄造產業發展平臺成立會。(圖/記者賴於榛攝

毛治國說,已經要求勞動部經濟部,針對鑄造業的廠房和設備現代化,提供所有必要的誘因措施,「現在已經有30家投入,希望未來800家都可以自我維新」;政策上,則會鼓勵推動3D列印技術的產業鏈,除了教導業者如何有效地引進3D列印技術,未來也要求在鑄造業集中的地區,設立共用的3D列印中心

「會盡量幫大家把路開出來」,毛治國強調,天底下沒有夕陽產業,只有沒有競爭力的產業,也提醒傳統鑄造業的老闆們,競爭力不是靠廉價勞工,是靠創意,要大家努力將這古老的傳統產業經營得嚇嚇叫,「產值應該趕快努力讓他破千億,現在已經九百多億了,小地方趕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