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運動i臺灣計劃 8縣市獲頒特優獎

體育署1日辦理「111年特優縣市頒獎典禮暨112年運動i臺灣2.0計劃中央輔導及地方訪視機制說明會」,與會貴賓合影留念。(陳筱琳攝)

教育部體育署自從2016年推動「運動i臺灣」計劃,並從2022年到2027年續推「運動i臺灣2.0」計劃,爲表揚去年度推展績效特優的縣市,體育署1日辦理「111年特優縣市頒獎典禮暨112年運動i臺灣2.0計劃中央輔導及地方訪視機制說明會」,由教育部次長林騰蛟親臨頒獎並致謝,邀請包括宜蘭縣、臺北市、新竹市、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市等8個特優縣市政府體育局(處)長或教育處長代表出席受獎。

回顧去年各縣市政府首次執行運動i臺灣2.0計劃,均努力嘗試以地方發展現況、特性、人口結構、各族羣等需求,分別提出一般專案、原住民族專案及身心障礙專案之年度計劃,體育署透過委員訪視、定期會議與提報資料及透過i運動資訊平臺等數個評覈項目,評覈出8個特優、9個優、5個良等縣市。

各縣市執行成效方面,南投縣積極打造出當地特色活動,例如日月潭萬人泳渡,將觀光連結運動,成爲臺灣水域運動知名品牌;苗栗縣構築完善的18鄉鎮市觀摩展演嘉年華,及結合12個以上身障團體參加輪椅舞競技大賽,增加各族羣參與運動的機會、營造友善運動環境;彰化縣持續辦理特色賽事,老字號的「田中馬拉松」,兼具地方文化跟美食佳餚,同時展現人情味,提升運動賽會價值,同時以親子運動爲主軸,擴大全民運動參與。

宜蘭縣則善用地理環境,辦理冬山河水岸馬拉松、蘇澳海洋運動嘉年華,並透過新聞媒體、高鐡雜誌等全國性媒體管道,具有高度的行銷效益;臺北市網狀式推廣全民運動風氣,從臺北市運動中心、河濱公園到鄰里公園,辦理體適能檢測或體育運動課程,搭配常態性課程活動和國民體育日,再到結合原住民族運動嘉年華,展現多元特色。

臺中市則由市政府團隊擔任火車頭,帶領並且整合地方團體,推動街舞、單車、武術等大型活動,透過不同管道進行行銷宣傳,發揮推動效益;新竹市以寵物做爲吉祥物的代言宣傳方式,吸引愛寵物的人士參與運動,更加活絡青草湖水域遊憩中心及風景區;嘉義市以嘉義之肺「雙潭」蘭潭及仁義潭作爲主題,首次舉辦的城市夜跑活動,積極和鄰里長、在地宮廟、商家合作,發揮行銷整合功能,並舉辦身心障礙族羣活動,也邀請銀髮族參加,符合共融精神。

臺中市政府運動局局長李昱叡表示,市長盧秀燕以打造臺中「酷運動、酷城市」爲目標,去年執行「運動i臺灣2.0計劃」投入多達3565萬臺幣經費,執行241個專案,突破18萬人次參與,補助額度及執行案件數皆高居全國第一,除了參與對象多元,更推廣特色活動與專案,如匹克球、冰壺、獨木舟、龍舟、街舞、自行車及足球運動熱區等項目,深受在地居民喜愛。

體育署補充,希望透過倡導及地方協力的模式,整合各縣市政府資源與地方人文及環境特色,鼓勵國人規律從事運動,提升全民運動風氣,共同守護國人的健康,1日的頒獎典禮現場不但進行隆重的獎牌頒贈儀式外,亦辦理2023年中央及地方輔導機制說明及教育訓練課程,期能透過此說明會讓各縣市充份瞭解今年度運動i臺灣2.0計劃中央輔導和地方訪視機制,強化計劃執行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