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不撤守:陳長文》蕃薯村管制陸書是低估人民!
教育部印製2.5萬多冊學齡前國防教育繪本《蕃薯村總動員》,時事評論專家杜紫宸質疑,學齡前幼童是否需要國防教育?教育部此舉,恐怕是又再灌輸仇中意識。(教育部提供/李侑珊臺北傳真)
據報載,文化部長李永得就現已存在的陸書事前審查規範表示:從童書《等爸爸回家》談起,大陸黨政軍出版品爲文宣品,屬「認知作戰」一環;未來修法可能比照電影放映前之警語,於陸書加註其出版社性質屬解放軍、共產黨或社科院等讓民衆「識別」。對於文化部作法恐違憲之爭議,李部長不惜說出若違憲「下臺負責也是天經地義」等語。
1990年代解嚴之初,戒嚴思維及防共意識猶存,故1991年戡亂終止後,1992年施行的《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7條仍授權訂定陸書審查許可規範。實際上歷任近30位新聞局長、前兩任文化部長(新聞局裁撤後改由文化部職司)對此規皆「備而不用」,2018年鄭麗君部長任內則因發文提醒業者送審陸書惹議,最後認錯「欠周全」落幕。對於用不着又違憲的條文早該修法廢除,李部長堅持「依法處理」管制陸書堪稱30年來第一人。
1930年《出版法》公佈時,國民政府對外面臨侵華勢力威脅、對內甫結束北伐,相關措施亦非針對1921年創建的共產黨專法專用。而後在內亂、外患紛擾下政府動員戡亂、戒嚴,也更有必要以《出版法》管理出版品之發行皆需經事前許可。對於過去情勢所迫、現已不合時宜的規範,理當如同1992年修正《刑法》第100條、1999年廢止《出版法》之作法隨時代跟進,而今政府力排衆議唯獨事前審查陸書,形同復辟《出版法》令吾人有不知今夕是何夕之嘆。
當今人民早能琅琅上口憲法保障言論、出版自由,且2009年已國內法化的《公政公約》第19條亦闡述之,無奈文化部卻背離憲政框架。依釋字445號(《集會遊行法》部分不予許可集會之要件違憲)、644號(《人民團體法》不許「主張共產主義或分裂國土」之團體設立違憲)對事前審查採嚴格立場,管制陸書顯然違反比例原則;加註陸書也有違釋字577號闡述之「不表意自由」(如增添原書未揭示之內容)。
諸如李部長談及的電影警語系爲避免影響兒少身心發展,於煙品加註警語則爲國民健康考量,若比照用於陸書將造成言論價值預斷之標籤化。尤其在臺灣的中華民國人民都已驕傲走過戡亂共產黨、戒嚴、解嚴、終止戡亂的40年後又逾30年,政府自毋需看輕人民還多言慎防共產主義。只怕你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然困惑,也尚未參透大陸從改革開放到競逐世界強權是多麼不易!
因地理位置也因中華文化血緣連結,面對當前兩岸緊張關係,政府早應加速暸解大陸現況以化解僵局,然而不僅上至總統、行政院長,下至國防部、陸委會皆未採取和平、避戰之道,甚至連教育部、文化部也攪和其中,從近期的兩本童書即可探知。
一本爲去年11月教育部出版的學齡前全民國防教育繪本《蕃薯村總動員》,書中似乎將偷食物、散播病毒的大野狼隱喻爲大陸,難以想像向幼童灌輸仇恨及對立如何增進國防力量、維繫家園安全。再則文化部去年12月「依法」下架《等爸爸回家》,李部長事後卻又表明該類書籍爲共產黨鞏固意識形態之用云云。兩部會之作爲皆顯示行政部門以唯恐兩岸開戰的思維執政,只差沒說出「主張統一就是叛國」。尤其文化部戒慎恐懼管制陸書,反而疏忽「建構兩岸文化交流平臺」本爲其所職掌的業務!
若欲化解認知作戰、文化侵略,筆者建議李部長拜讀27名臺人赴陸工作遭內政部裁罰案,北高行判決中蕭忠仁、林秀圓、李明益3位法官展現法治素養的精彩詮釋:「陸方對我統戰措施持續而綿密......最佳迴應之道便是臺灣更爲民主、開放,藉由更深入的接觸與交流,纔有機會了解兩岸制度差異」。同理,文化部應鼓勵朝野博覽陸書、編列預算供全國圖書館訂購大陸黨政軍出版品,以達知己知彼(全盤考量後目標爲統一或維持現狀),而後探尋求同存異、化異爲同之道,共創「良制一國」的基礎。
近日國安人事異動,李部長不妨放下「萬惡共匪」思維,向新任的陸委會邱太三主委請益如何「健康面對兩岸關係」,以開放態度彰顯中華民國在臺灣的民主自由精神,切莫低估人民反使蕃薯村重走陸書事前審查的違憲回頭路!」(作者爲法學教授、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