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裴樂菡:文化不會被犧牲,會因科技而演進

作者:天下編輯部

裴樂菡(Fleur Pellerin)曾任法國文化部長以及數位經濟部長,主管中小企業、創新與數位經濟,推動「French Tech」計劃。她今天(1/24)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指出,要打破科技造成的社羣同溫層現象,必須透過「文化民主化」,避免「文化主流化」的危機。此外,文化可以利用科技與時俱進,而非成爲科技的犧牲品。以下爲演講摘要:

推動創新,從來就不容易。我們的世界變化很快,很多人認爲,改變是威脅,而非機會。因爲全球化數位化,世界經濟成長停滯,很多人擔心下一代的生活不如現在——但我們應該拋下對改變的恐懼。

數位科技爲文化帶來機會,也有很大挑戰。面對挑戰的關鍵,在於「文化民主化」。

打破同溫層的第一步:讓不同文化都能發聲

有兩個重點,第一,不論每個人的社會文化背景如何,都可以接觸到文化,因爲文化接觸跟社會背景高度相關,我們要打破這樣的定律

第二,很多曾經被菁英階層嗤之以鼻,像是時尚漫畫動畫街頭文化等表現形式,也都是新的文化。像是電影也曾被認爲不入流,現在大家都也認同電影是一門藝術。當我擔任文化部長時,文化民主化是重要任務之一。今天我們看到,多元的宗教信仰、政治傾向,以及性別認同等,都創造出不同的社羣,如果我們要讓這些社羣打破同質性,必須要讓這些文化都能發聲。

現在的數位科技發展讓更多人容易接觸文化,但同時也帶來文化主流化的危險。社交媒體演算法,計算出喜好跟品味,推薦給你同溫層的內容。在我們制定文化政策時,應該打破這樣的慣性,讓更多人看到多元文化。

文化創作不該是免費

另一個危險是,因爲網路,現在的創作者可以馬上接觸到數千萬觀衆,但創作好像變成免費,大家可以免費下載音樂、電影。然而,文化創作本身不應該是免費的,需要精力、需要時間。

尤其是年輕創作者可能剛畢業、難以維生。要改變這樣的情況並不容易,我們應該跟數位內容平臺達成協議,因爲他們刊登內容會有廣告收入的。像是亞馬遜(Amazon)或Netflix等平臺,會投資數十億美元製作原創內容,其他平臺如YouTube或臉書(Facebook),應該也要多投資內容製作,盡到社會責任

文化不是商品政府有責支持文化產業

現在,YouTube或Google在法國並沒有繳很多稅。

法國從二戰之後創造出特殊的文化商業模式,我們認爲文化不是一種商品,政府有責任支持文化產業,例如,電影票電視、網路提供者,他們的收益應該要部份拿來支持藝術創作者。

現在大家消費文化的方式改變了,比較少去電影院劇院,所以政府應該跟內容平臺業者協議,讓他們能夠把收益拿一些出來,投資在文化創作者身上,支持文化原創。

科技的未來勢不可擋。文化可以利用科技與時俱進,而非成爲科技的犧牲品。

幾年前,音樂產業受到數位的衝擊非常大。但現在音樂產業改變了,有些已經找到盈利模式。人們總是會需要音樂、電影、戲劇,產業總會找到新經營方式

用科技讓古城重生

我在文化部長任內,嘗試推動開放資料(open data)。

法國有很多博物館藝術館,蒐集了成千上萬件藝術品。後來我讓30萬件藝術品做數位典藏,放在網路上讓更多人接觸。如果需要解析度更高的檔案,或是要做商業運用,則多付費用,這也是藝術品長期產生收益的方式。

另一件我想做、但還沒有機會做的計劃——敘利亞內戰摧毀了帕邁拉(Palmyra)古城的很多古蹟與藝術品,所以我想要發起羣衆募資,結合新創企業、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科學家,用3D立體模型重建帕邁拉古城。就算下一代無法親自造訪古城,還是可以用VR(虛擬實境)欣賞古文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