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黑白配 小白頸狐猴到處爬,圓仔只能原地打轉

▲3個半月大的小白頸狐猴依倫」和「依語」躲在媽媽身後。(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6月1日有2只白頸狐猴誕生,3個半月大的「依倫」和「依語」,攀爬和行動能力已經相當純熟;相對於2個多月大,目前只會原地打轉的「圓仔」要多加油囉!

剛出生的白頸狐猴行動能力很弱,媽媽在巢箱哺乳,如果小狐猴爬到門口或可能遇到危險,媽媽就會用嘴巴叼回巢箱;新生的小狐猴體重「依倫」170公克、「依語」177公克,和「圓仔」初生時183.4公克不相上下,雖然體重增長沒有大貓熊快,但肌肉發育運用較大貓熊快,現在小狐猴體型已經有媽媽的一半大,而且身手靈活。

園方今天公佈影片 ,白頸狐猴寶寶已經可以到處趴趴走。白頸狐猴在影片中也自我介紹,牠們是來自非洲馬達加斯加特有種,是狐猴科當中體形最大的,有細細的手指頭,可以幫助牠們靈活地爬來爬去。

相較下,2個多月大的「圓仔」四肢活動還不協調,雖然想要移動 ,但努力了半天,還是隻能在原地扭來扭去。

相對於小白頸狐猴「依倫」和「依語」,圓仔只能原地打滾。(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白頸狐猴還有毛茸茸的黑色尾巴,幫助牠們在攀爬時保持平衡。影片中的「圓仔」也羨慕地說,「真好,我只有短短的尾巴」。

「圓仔」13日邁進69日齡小時候一切都得靠媽媽,前3個月自己幾乎完全沒有行動能力,目前對聲音還沒有反應,據研究數據顯示,大貓熊要到75日齡左右,纔會對外界的聲音比較敏感。80日齡前,每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80日齡後「圓仔」會開始站立、學走路

▼白頸狐猴有長尾巴用來保持平衡,圓仔自我羨羨短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