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美國人民水深火熱 30年前《新聞聯播》又回來了?

大陸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主持人李瑞英與張宏民是以前大陸新聞界擁有最高知名度的媒體人,該節目在大陸所有電視臺每天晚間7點準時播送。李瑞英與張宏民已於2014年退入幕後工作。(圖/中新社)

從美中關係惡化以來,陸媒與網路上有關美國災難四起、民不聊生、種族歧視的新聞就快速增加,有些報媒體扭曲實情或是片面報導,讓一些在美加地區生活的華人不斷接到大陸親友的關切與詢問,甚至已到不堪其擾的地步。這類型的報導除了有一些是立場較激進的官媒因應政策帶輿論風向之外,還有很多則是在現階段政治情勢下藉機賺取點閱與關注,許多知名博主與媒體評論這種現象時嘲諷稱,難道是「30年前新聞聯播又回來了?」

近期在推特上有不少居住在美國的華人抱怨,許多大陸親友不斷髮來訊息關切他們在美國的生活狀況,親友們的語氣也透露出深深的憂慮。詢問的內容類似「美國物價狂飆,超市貨架遭搶購一空」、「德州電價瘋漲200倍,民衆付不起電費破產」、「豬肉價格暴漲,美國人吃不起培根」等等。這些訊息在現階段美中關係惡化時在社會上很有市場,不只政治正確,點擊率也特別高。而旅美華人接到親友電話關切時就常被問:「繳得起電費嗎?還有肉吃嗎?蔬菜水果買得到嗎?」常令他們啼笑皆非。

大陸《新聞聯播》節目極度制式化,第1段10分鐘都是政府領導人講話與活動要聞,第2段民生建設,第3段國際新聞,這種格式也被稱爲「新聞聯播體」。圖爲大陸國家主席視察雲南解放軍部隊。(圖/新華社)

德州電費問題是來自於該州獨有的一個用戶很少的獨立電網,其計費方式是以用戶需求訂價,在遇上酷熱或暴風雨時電價起伏很大,曾經出現過1.7萬美國電費帳單,確實是漲了數十倍,但這只是特例,後來也經過法院判定不必支付突然飆高的電價,因此也沒有人因而破產。但是陸媒只顧標題聳動,沒有詳細報導前因後果,導致許多人的誤解。

美國德州上個冬天出現幾場罕見的暴風雪,有的用戶電費因此暴增到1萬多美元,此事被許多陸媒與網路上以誇大而片面的方式進行報導。(圖/推特@Ixbran)

這些新聞大都有些來源,只是被大陸媒體與網路刻意誇大,並製造出特別聳動的標題。大陸的讀者有些更在底下的留言中加油添醋,讓內容更加誇張,其實這也是網路新聞常有的現象。雖然去年以來受到疫情衝擊,一般美國人生活受到不少影響,但政府也發放補助與強化福利措施,情況沒有報導中那麼慘烈。但問題在於這類誇大的新聞在美中緊張關係持續升高時會有廣大的市場需求,讀者們喜歡看到敵弱我強、前景一片光明、中國或成最後贏家、偉大復興即將到來等讓人心情舒暢的新聞。在美國人不斷祭出多項對抗中國政策時,看到美國佬倒黴的事件暴增,不僅能增加安全感,還能振奮精神,同時對現實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也有更大的包容力。

針對這種媒體現象,大陸網路上也有許多批評,網民指出,中美從建交以來關係從未像現在這麼惡劣,近期大陸《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卻突然火爆起來,播出的國際新聞內容經常成爲網民熱烈議論的焦點。網民表示,現在看美國人水深火熱的新聞「簡直比追劇還爽」。

疫情期間美國多次出現搶購民生物資的風潮,大陸媒體對這類新聞報導極多,讓許多大陸民衆擔心在美國生活親人的處境。(圖/路透)

大陸《新聞聯播》在過去沒有網路且訊息較不流通的時代,每天晚上7點整播出的30分鐘是大陸民衆生活當中很重要的成份。這個節目自1976年7月1日開播,最初爲15分鐘,1982年改爲每晚7點播出,一般時長30分鐘,有特別重大新聞時會延長。其新聞內容與規範十分嚴格,代表官方立場,新聞格式極端制式化,大致分爲3段:首段是國內政治要聞,其次是國家民生建設,最後是國際新聞。由於每段各約10分鐘,因此播出幾年後就有人編了段子(帶諷刺性的笑話)描述《新聞聯播》是:前10分鐘領導很忙,中間10分鐘全國人民很幸福,後10分鐘世界各地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這種格式也被外界戲稱爲「新聞聯播體」。

10月底上海迪士尼樂園發現遊客確診,臨時要求園內3多名遊客分批進行核酸檢測,卻被美媒指稱是扣押了3萬多名人質強迫進行檢測,這種報導方式也引來美中兩國讀者批評。圖爲上海迪土尼檢測後恢復營運的公告。(圖/新華社)

中美關係緊張時出現訊息偏差也不是隻有大陸纔有,美國在這種對中國敵對的氣氛中,許多媒體也同樣隨波逐流,在傳播新聞時誇大偏見,甚至扭曲事實藉以製造仇恨與敵意。例如上個月底上海迪士尼因發現遊客確診新冠病毒,因此在正常演出活動進行時對遊客進行核酸檢測,並在傍晚提早結束營業,但美媒則以「中國爲一名確診扣押了3萬多名遊客爲人質」等標題來吸引眼球,這種報導當然也遭到美國與中國民衆的極力批評。

這些年來,由於美國聯邦政府對中國政策轉變,很多美國視聽受衆已經很難透過媒體來了解中國社會現狀,這種情況與大陸民衆的處境也不相上下,有時也很難分別哪一國受衆接收更多扭曲的訊息。如果將視野放得更大些,訊息扭曲與極端化、八卦化的現象在其他國家也是愈來愈強烈的趨勢,判讀訊息的真假不再是媒體的職責,這項工作已經落到芸芸衆生的個人身上。未來不同國家人民之間雖然因網路與媒體而接受更多訊息,但顯然造成誤解的風險也比以前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