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變白鱉體型縮水1/3 5千顆蛋纔有一隻

▲罕見白鱉體型小具研究價值。(圖/康軒自然教室授權《ETtoday新聞雲》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地方中心/臺中報導

寒冬進補聖品「鱉」大部分黑灰顏色居多、長度約18~23公分,不過一間位於沙鹿的自然生態教室卻培育出罕見的「白鱉」,長度只有12-15公分,體型與原品種相比縮水1/3,業者指出,約5千顆鱉蛋會有1只白子的鱉,一般認爲這是基因突變的結果,由於園區長期進行顯色基因研究,希望能透過白鱉解碼白子化基因。

康軒自然教室專案執行陳思涵表示,一般的鱉約14個月就能繁殖交配,但白鱉因需要等到33個月才能進行繁殖,而且約76%會回到母系灰色,只有23%會維持白色基因顯色,大約繁衍到第3代,基因就會呈現穩定的白化物種

陳思涵透露,這些白鱉是4年前在繁殖場發現第一批白鱉,因爲白鱉不具食用價值,一般養殖場不會特別照顧,但因爲園區希望可以瞭解突變原因,於是開始嘗試讓白鱉與白鱉來交配,目前成功機率提高到7成以上,希望未來可以當成國小自然科教材,讓學童瞭解白子化的生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