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美歐日技術壟斷 陸拉高車載晶片自制率

大陸車用晶片主要供應狀況

爲取得自駕車及電動車市場主導權,中國祭出國產汽車晶片本土化政策。中國1月公佈晶片標準自主化建設10年計劃,加速扶持本土廠商實現國產替代,設法突破美歐日大廠市場壟斷,要求2025年要制定逾30項汽車晶片重點標準,2030年要制定逾70項。

日經新聞5日報導,在熱門趨勢汽車智慧化與電動化上,中國坐擁市場、衆多新創車企品牌、電池與零組件供應鏈等衆多優勢,被視爲未來產業主導者。但中國已嗅到其車鏈的罩門,先行推動方案預防。

擔任電動車大腦的晶片仍是中國供應鏈的最大弱點,尤其在智慧與綠能風潮帶動下,傳統汽車僅需近500顆晶片,純電動車則需1,300顆,打造L4自駕車恐超3,000顆晶片,再加上衛星、整合交通基礎設施等趨勢,晶片在汽車產業鏈重要性將持續提升。

報導指出,中企整體技術不如海外大廠,功率半導體的中國製比例僅15%、自駕晶片比率更不到5%,整體車用晶片佔比僅約10%,9成受制於海外企業。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指出,中國車用晶片公司雖多達300家,但不少是新創,市面上高階產品主要仍由海外大廠供應,但車用晶片類型衆多,中企仍有發展空間。

爲避免再次受制於美歐的晶片技術制裁,中國工信部今年1月8日發表「國家汽車芯片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欲以其最大車市地位、車企衆多優勢,透過標準建設配合來擴大其晶片界地位,該戰略亦能促使車企更多采購自家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