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自長城汽車,估值達600億?押注蜂巢能源的魏建軍,賺大發了

新能源汽車產業,又一個戰場燃起了硝煙。

步入智能化下半場,新能源車企的廝殺漸趨白熱化,而一向平靜如水的電池廠商,也悄然掀起新一輪競爭。其中,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將蜂巢能源從汽車板塊中獨立出來,更是接連祭出兩套大招,劍指寧德時代的“一哥”地位。

那麼,蜂巢能源有這個實力麼?

一、募資、擴產,追趕“寧王”!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長城汽車2012年成立的動力電池項目組。爲應對國內的“雙積分”政策,2018年,長城汽車將電池業務100%股權轉讓至旗下子公司保定瑞茂,由後者成立蜂巢能源。

所以從明面上看,蜂巢能源是一家僅有4年發展歷史的新生企業,但它在電池領域卻有着十多年的技術積累。此次面對電池產業大亂鬥,蜂巢能源也是有備而來,相繼使出募資、擴產兩套招數,技術端、產能端雙管齊下,對“寧王”的霸主地位發起衝擊。

1、上百億募資,聚焦最前沿技術

技術端的動作,主要是資金募集。

科創板消息,在籌劃三年之後,蜂巢能源終於提交了IPO申請。按照招股書介紹,蜂巢能源將發行25%股份,募集150億元資金,估值達600億。所募集資金將用以進行高密度電池、無鈷電池、“短刀電池”等新型鋰電的研發工作。

要知道,之前三年,蜂巢能源的累計研發投入也不過20.51億元,這次一舉推出多達150億的技術募資,確實稱得上大手筆。而之所以突然加大研發力度,原因在於蜂巢能源的某些電池技術,確實已經具備了業內領先優勢。具體是啥技術?我們稍後說。

2、600Gwh擴產能,僅次於寧德時代

在大力度募資研發的同時,蜂巢能源的產能規劃同樣領先同行。根據蜂巢能源已公開的產能規劃:

到2025年,蜂巢能源預期產能將達到600Gwh,這個數字,是其2022年電池裝車總量的100倍!橫向對比,也超過了弗迪電池的430Gwh,僅次於寧德時代的670Gwh。

爲達到產能目標,蜂巢能源相繼在華東、華中、華南多個區域,規劃建設9個生產基地。另據蜂巢能源CEO楊紅新介紹,蜂巢能源現有產能已經達到300Gwh之多,對應新能源汽車供應量可達600萬輛。

重金研發卻不擔心“打水漂”,大舉擴產不怕“產能過剩”,蜂巢能源如此自信,是因爲什麼?這就不得不說蜂巢能源掌握的“黑科技”了。

二、挑戰電池霸主,蜂巢有什麼優勢

挑戰行業霸主,砸錢擴產是一方面,更關鍵的還是要有技術層面的“殺手鐗”。蜂巢能源的“殺手鐗”,正是剛剛提到的無鈷電池。

廣義範疇的無鈷電池,涵蓋了很多電池產品。實際上,只要正極材料中不包含“鈷”元素,都可歸爲無鈷電池,比如採用磷酸鐵正極的刀片電池,年代更早的錳酸鋰電池,以及號稱代表電池發展趨勢的鎳錳電池,都屬於“無鈷電池”。

爲避免概念混淆,我們所說的無鈷電池,特指如下兩種:首先是採用尖晶石鎳錳正極的電池,然後是採用層狀鎳錳材料的電池。蜂巢能源的無鈷電池優勢,就體現在鎳錳無鈷電池的層狀結構設計上。

自2018年品牌獨立開始,蜂巢能源即開始研發無鈷電池。彼時的無鈷化結構專利,多掌控於美國、日本企業手中,其技術類型也以多晶無鈷結構爲主。

爲追求技術自主,蜂巢能源彙集上千名技術骨幹,歷時兩年多,最終開發出單晶層狀無鈷結構。憑藉130餘項自有技術專利,蜂巢能源不僅成功繞過外國技術壁壘,還實現了電池性能、安全水平的大幅提升。以蜂巢能源2021年7月推出的量產型無鈷電池爲例:

據悉,該款無鈷電池的能量密度參數爲240Wh/kg,與三元鋰旗艦型產品持平;其循環次數達到3000次左右,耐用性是三元材料的3.7倍;此外,該電池還輕鬆通過了150℃熱衝擊測試和140%SOC過充過放測試,展現出極其穩定的安全性能。

三、結語

根據礦業研究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探明全球鈷資源僅有710萬噸。隨着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上升,動力電池的“去鈷化”,早已成爲電池技術發展的主流趨勢。

得益於無鈷電池領域的技術積累,蜂巢能源的發展上限確實大大提升,但現在斷言超越寧德時代,恐怕還爲時過早。畢竟正如曾毓羣所說,寧德時代的電池研發風格是“多點開花、全面佈局”。

從鈉離子、M3P、凝聚態,到無鈷、全固態,乃至徹底解決材料供應難題的無稀有金屬電池,全部處於寧德時代的研發範圍。在蜂巢能源取得新突破前,寧德時代突然上演“彎道超車”,也是有可能的!

但無論如何,如今估值高達600億的蜂巢能源,作爲實控人的魏建軍,的確賺大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