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4千年人骨 臺中搶救「安和遺址」暫緩大樓興建

臺中西屯區安和路與朝馬路交叉口竟藏有約4800年前的大坌坑文化「安和遺址」。(圖/臺中市文化局提供)

地方中心/臺中報導

臺中市西屯區安和路與朝馬路交叉處竟挖出約4800年前的「安和遺址」,經建商提報後,科博館確認爲大坌坑文化,共挖出46具史前人骨市議員陳淑華等人要求文化局儘快召開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決議是否提報爲市定國定文化遺址,並要求文化局監督預定蓋在遺址上的建案動態

陳淑華等人近日指出,安和遺址1年多前就已由科博館考古團隊確認,然而爲何沒有及時將該地定爲文化遺址,是否有「人爲因素隱匿」?

遺址地點於2014年初有建設公司申請建案,按照文資規定,必須經過試掘評估,經考古團隊試掘後果真發現一具史前人類人骨及文化層,建設公司隨即委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搶救。

基地出土的46具人骨,經過碳十四測試,確認爲距今約4千多年前史前人類人骨,其中一具最早約4800到4000年之間,甚至比牛罵頭遺址4500至3500年前更早,是臺中目前發現最早的遺址,遺骸開挖後目前安置在科博館內。文化局表示,安和遺址的出土將對了解4000多年前甚至5000年前的臺中市有很大的幫助。

臺中市文化局文資處長張佑創表示,建商目前爲停工狀態,在委員會還未做決定之前,不會允許建商隨意動工,若動工將會依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