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人民幣破7已非重要障礙 年內或跌向7.3水平

人民幣匯價破7並非一個重要心理障礙,而是源自於經濟和全球匯率形勢所造成的自然調整和波動。圖/中新社

(更多外匯探搜請掃QR Code)

一直以來,市場都對人民幣破七有種迷思。

主要是因爲在2010~2018年間,每每美元/人民幣升至7水平附近,人民幣都好像會明顯反彈,讓市場認定「7是人民幣牢不可破的關鍵位置」,也可以說市場認定人民銀行 (中國央行) 在人民幣跌到7附近的時候會有所行動,以防人民幣進一步貶值。

可是,過去五年來,人民幣已經三次破7,且都在三到五個月後回到7以下水平。而近期的破7,與過去三次一樣,人行雖表示會打擊投機行爲,但並沒有對破7採取明顯行動,在破7的一週後,美元/人民幣進一步創近期新高至7.07水平。

由此可見,這一次破7再度印證,人民幣匯價破7並非一個重要心理障礙,而是源自於經濟和全球匯率形勢所造成的自然調整和波動。

■人民幣走勢優於亞洲主要  貨幣

由於美國聯準會5月進一步升息25個基點,加上聯準會官員不斷放話年內不會降息的鷹派論調,美元指數近期明顯反彈,非美貨幣包括人民幣在內紛紛走低,再加上全球通膨有所回落,與商品貿易息息相關的經濟體貨幣基本在今年都明顯下跌。

把人民幣放進G10主要貨幣看,實際上目前人民幣的貶值不但非常合理,更是兌周邊經濟體如澳幣、紐元、日圓都有所升值。在新興市場中,人民幣也是好於韓元、馬來西亞幣等。

由於全球主要貨幣都在升息週期中,相對之下,3月中國人行則因應經濟形勢而降準,並維持較寬鬆利率政策不變,而最新的中國CPI年增綠(通膨率)僅0.1%,是2021年3月以來新低。

自中國經濟疫後開放復甦後,通膨率不漲反跌,而整體利率都進一步下行,實際上與推動經濟的機器有關。

過去幾次的中國經濟復甦,房地產都是重心之一,房地產銷售金額快速上漲,然後帶動消費和投資,經濟成長進一步加速,也同步帶動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上揚。

■經濟復甦機器改變,

貨幣寬鬆纔有利經濟

但這次不一樣的是,目前中國經復甦的機器重心似乎已不在房地產上,更多在基建、內需消費、出口等方面,可是這些復甦機器帶動的消費、通膨和經濟成長力道,都比不上房地產的驅動力。

因此,就目前中國經濟的復甦階段看,三駕馬車中的消費內需和進出口貿易,都需要資金和寬鬆的流動性推動,因此人民幣破7和寬鬆貨幣政策纔有利於往後的經濟成長,也反映了人行應對經濟需求和狀況的彈性。

這也是爲什麼在連續九個月人行維持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不變後,市場正預期未來幾個月MLF利率將迎來再一次的降息,進一步擴大寬鬆,並寄望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進一步擴張,以及通膨有望迴歸正常水平。

假如人行維持寬鬆甚至有進一步擴大寬鬆可能,中美利差有望進一步擴大,導致人民幣破7後或將維持一段時間,而這個匯率走勢是循着經濟週期和國際資金流向影響,是市場主導的走勢,也同時反映人民幣匯率正走向更國際化和浮動匯率發展。

■技術上可跌向7.3水平

正如前述,人民幣穩定的匯價和維持寬鬆流動性有利於經濟成長,在破7並非關鍵心理障礙下,人民幣維持相對弱勢並非問題,更是有利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信號。只要人民幣在合理區間內浮動,兌強勢美元維持相對弱勢,對進出口貿易和刺激內需、通膨都有益處,對今年中國經濟成長達到5%甚至更高將有正面影響,預期人民幣/美元將可在6.8~7.3區間內波動。

而在今年非美貨幣中,歐元和英鎊會因爲歐、英央行將進一步升息而走高,由於兩者是美元指數的關鍵組成部分,美元指數中短期仍可能受到壓抑;但就今年下半年看,由於市場目前過份憧憬聯準會降息,而假如聯準會至年底維持高利率不變,美國公債與歐洲、日本、澳洲、中國等利差將維持,因此預期美元在年底前仍有進一步上漲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