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探搜-亞太貨幣前路顛簸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外匯策略師陳得能

美元兌日圓3個月走勢

美元兌人民幣3個月走勢

年初至今,總體亞太貨幣相對美元走軟超過3%,但各貨幣期間表現分化,其中,人民幣逆勢上漲接近2%,但韓元、日圓及泰銖期間大幅下跌8%至10%。由於美聯準會收緊貨幣政策在即,加上能源價格居高不下及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我們並不看好亞太貨幣前景,未來12個月平均料進一步走軟2%至3%。

美元今年至今廣泛走強,以歐元爲例,匯率從年初的1.23美元,反覆下行至近日的1.16美元左右。隨着美聯準會明年逐漸收緊刺激措施,包括落實縮減購債計劃,以及在明(2022)年末或2023年初可能加息,引發美元中期升值的趨勢,從而對非美元貨幣形成了壓力,歐元在未來數個季度可能下行至1.10~1.15美元區間。

我們對亞太貨幣保持謹慎的看法,原因如下:

首先,中國經濟增長持續下行,但人民幣相對美元近期展示出不錯的韌性,我們相信,這是因爲人民幣收益率優勢還是具有吸引力,而且中國貿易盈餘保持強勁。不過,隨着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人民幣明年末前可能回調至6.65,在未來數個季度,其他亞太貨幣也因而面臨下行壓力。

美元明年更吸金

第二,瑞銀觀點2022年全球經濟將趨於平穩,尤其是下半年,投資者對持有新興市場或其他順週期貨幣的意欲降低,而且美元具有避險特性,明年可能吸引更多投資者買進。

第三,能源價格料將在較長時間維持在高位,除了馬來西亞、印尼及澳洲以外,大部分亞洲國家均爲能源淨進口國,能源價格上漲對多國經濟造成了挑戰,特別是印度。

總體而言,投資者可以考慮對衝美元兌人民幣及美元兌印度盧比的短期上行風險。在明年3月末前,我們估計人民幣及印度盧比將分別下行至6.55及78,這意味潛在的貶值空間約2%(計入收益率差成本)。

央行收緊步步爲營

儘管投資者對通膨的擔憂升溫,但我們認爲當前的能源和勞動力市場緊張只是暫時性的,並非經濟增長面臨結構性問題。對於央行會否因爲擔憂通膨,而過早上調政策利率,無疑,決策失誤是導致之前幾次經濟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不過,當前,決策者正密切關注通膨的預期,以確保價格受控。

央行的政策目標和近期發表的聲明都表明,他們依然傾向暫時「無視」當前的通膨。美聯準會9月會議紀錄重申,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繼續預計今年的通膨上升將是暫時的」。明年,「供應問題對消費物價的提振預計將部分逆轉,預計進口價格將大幅下降」。

我們預計美聯準會很快將宣佈開始縮減購債計劃,並在明年中前結束行動,這應提振美元。儘管美國仍然面臨財政和貿易雙赤字,但由於美國是化石燃料淨出口國,能源價格走高可能間接幫助美元。

總體而言,我們看好有望受益於貨幣政策積極邁向正常化的貨幣,並且仍不看好央行在退出刺激政策方面行動遲緩的貨幣。因此,相對於日圓和瑞郎,我們偏好英鎊和美元,日圓對美元明年中料將下行至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