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術 直播帶貨 AI“上崗”

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展出的手術機器人。 南都記者 胡可 攝

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之際,同期還舉辦了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成果展涵蓋了新藥和醫療器械、海洋科技、科學儀器、AI和芯片、材料、新型儲能、現代農業、裝備設備等領域的代表性成果,一系列“高智量”科技產品格外引人關注,其中,人工智能黑科技更是精彩紛呈,有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靈活舞動,也有會“爬橋索”的橋樑機器人“醫生”,還有數字人、大模型、AI芯片等。

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推出“廣東科技生長力”系列報道,第二篇帶你探營產業科技融合發展成果展,看廣東AI黑科技都有哪些“硬核力”,如何力撐高質量發展。

放大手術視野 巡檢橋樑纜索

機器人陸續在各行各業上崗

隨着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具身智能”演進加速,迎來更大規模應用,機器人陸續在各行各業正式上崗了。

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區,實現國產替代的單孔腔鏡手術機器人SP1000成爲關注的焦點。這款去年11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的機器人,以其高度集成、靈活擴展的特性,展現了與“美國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相媲美的技術實力。可應用於婦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頭頸外科手術等領域,產品投產後有望將手術費用從3.5萬元降低至2萬元以內,爲患者帶來福音。另外,上述公司還展出了一款多孔腔鏡手術機器人MP1000,這款機器人能夠放大手術視野10倍,讓醫生更清晰地觀察到手術區域的細節,其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術優勢和器械設計特點,爲手術操作帶來更高精確度和穩定性。

另一邊有雙臂拉花咖啡機器人爲參觀者製作咖啡,還有兩款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引得更多參會者駐足,成爲展區明星。來自廣州達闥機器人有限公司的3個人形智能服務機器人“小姜”正在跟參觀者進行互動,它們可實現精準運動、視覺抓取、安全感知周邊環境等功能,已廣泛應用在節目表演、輔助康養等領域。另一款人形機器人是來自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雲平臺商用服務機器人“克魯澤(Cruzr)”,可與訪客進行互動,從問候到握手、擁抱,甚至跳舞。

靠計算機視覺算法能力佔據AI領域“四小龍”一席之位的雲從科技,在“具身智能”的熱潮中也值得關注。該公司的人機協同操作系統CWOS,是一套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能化漸次遞進的數字化架構,致力於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和工作。

此外,還有一款橋樑檢修機器人頗受歡迎。“我們今年帶來展會的是橋樑斜拉索檢修機器人,它是爲了代替人工從事橋樑高空巡檢及基礎維護作業所設計研發的。”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創新發展部部長崔寧介紹,“這款機器人能夠代替人工作業,一天可以巡檢20根以上的纜索,平均檢測時間僅需25分鐘左右,相比傳統的人工巡檢,大幅提升了作業效率。”

據瞭解,“具身智能”是當前深圳的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在崔寧看來,大灣區賦予了研究院發展良好的區位優勢。“一方面能吸引來自全球的頂級人才,研究院60%以上的博士是海歸,將國外一些技術理念帶回來與深圳本地產業深度融合;另一方面,研究院本身定位是應用基礎研究機構,要做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的橋樑,深圳擁有最完整的產業鏈,非常完備的供應鏈,企業也能提供多樣化場景,有利於快速實現科技創新項目落地。”

直播帶貨 智能客服

大模型服務千行百業用戶

去年以來,大模型成科技圈的熱門話題。走進展區,AI大模型相關展品也不在少數。一款能跟人進行流暢對話的數字人吸引了南都記者的注意,這是騰訊雲智能數智人生產平臺打造而成的數智人,而這背後也有大模型技術的加持。

“數智人整合語音交互、自然語言理解、圖像識別等AI能力,通過導入專屬知識,數智人還能擁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模型大腦,爲千行百業的用戶提供更準確、個性化和有溫度的交互服務。”騰訊雲相關負責人介紹稱,目前,騰訊雲數智人已被廣泛應用於口播視頻生產、直播帶貨、智能客服等場景,服務於金融、傳媒、文旅、出行、政務等多個行業。這只是騰訊大模型業務自研成果的一瞥。去年下半年,騰訊混元大模型正式亮相,“已有超過300個騰訊內部業務場景和產品接入,並依託騰訊雲TI平臺打造行業大模型精選商店,提供一站式大模型服務。”騰訊雲相關負責人表示,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全鏈路人工智能技術,不僅是產業發展所需,也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題中應有之義。2024年,騰訊將從實際場景切入,推動大模型應用落地。

作爲廣東智慧交通領域代表企業,佳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都科技”)展示了數字人“小佳”及其背後的知行交通行業大模型全家桶。據記者現場體驗,在“廣州交警”公衆號,進入“客服”功能就可以進行諮詢,當問“小佳”從大學城北到機場南要怎麼走時,會清楚告知地鐵乘車方式、換乘情況和耗時,當詢問交通費用時,也會根據交通方案給出價格。“叫‘全家桶’是因爲我們的解決方案體系包括自然語言、視覺、多模態、時空決策等大模型產品系列。”佳都科技中央研究院副院長秦偉博士表示,“去年6月第一次全球發佈後,我們不斷在內部進行版本的迭代,並與我們的信息化產品做深度的場景結合。”據介紹,除了與乘客交互,基於多模態大模型Trans-MM還能對站內的擁堵、異常情況進行實時判斷,爲相應的站內管控和車輛調度提供輔助決策和應急處置。談及2024年發展規劃,佳都科技董事長劉偉表示,會持續投入,聚焦行業大模型,特別是智能交通行業大模型,以自主研發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在智能交通產業的突破。

成本是國際產品的1/3 性能是4.12倍

自研AI芯片應用於智能製造等領域

大模型產業落地離不開算力支撐,當前智能算力已成爲行業稀缺資源,因而展區中的人工智能芯片也引人關注。

在深圳展區,雲天勵飛最新研發的一款人工智能邊緣推理芯片,有望讓大模型的技術賦能到千行百業。據介紹,該推理芯片是國內首創的國產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採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工藝,內含國產RISC-V核,採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工藝,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補齊了國產工藝的大模型芯片環節的缺位。

鯤雲科技自主研發的CAISA芯片也抓人眼球。據鯤雲科技副總裁欒麗紅介紹,這是全球首款可重構數據流架構AI芯片,讓數據計算與流動重疊,減少計算單元的空閒時間,最高可實現95.4%的芯片利用率。“這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各行業場景的落地,相比較國際巨頭旗艦產品,在芯片成本爲1/3的情況下,最高可提供4.12倍的實測性能,大大降低了人工智能落地部署成本。”欒麗紅表示,2024年鯤雲將繼續加強算力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研發迭代,助力深圳打造人工智能產業高地。

統籌:張純 張雨亭

採寫:南都記者 熊潤淼 張雨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