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看中國電商:網店也開始到線下大量開實體店

(原標題:The Trend in Online Shopping: Not Shopping Online)

本站科技訊 2月24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在線購物趨勢是不在線上購物。如今,走向線下已經成爲了中國電商領域熱門的趨勢。

在2014年的上市招股書中,阿里巴巴集團將在線女裝時尚品牌茵曼(Inman)列爲中國電商領域的成功案例。

它的招股書稱,在阿里巴巴2008年推出其企業消費者平臺天貓的時候,專門銷售棉麻服飾的茵曼是首批入駐的旗艦店之一,後成爲天貓最暢銷的女性時尚品牌之一。

自2015年年中以來,茵曼創始人建華往一個令人驚訝的方向發展。他放棄了純在線模式,到線下開設實體店。到目前爲止,茵曼已經開設了450家門店,主要集中在中國的小城市

去年,茵曼線銷售額增長約39%,更新的、規模較小的線下業務則飆漲300%,銷售額達到3.3億元人民幣約合5200萬美元),佔茵曼總收入的35%。方建華預計,未來線上線下業務的佔比分佈將達到40%-60%。

“當初很多人都說我發力線下注定要失敗,”擔任茵曼所有者廣州匯美服裝公司董事長的方建華說道,“但事實是,與傳統零售非常發達的美國不同,中國的零售業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行業,所以有很多的機會。”

走向線下已然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一個熱門趨勢,茵曼可謂先行者

在改變發展戰略時,茵曼發現了幾個長期性問題。隨着中國電商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優衣庫、維沙曼(Vero Moda)和Gap等大型企業紛紛大舉開展在線業務,茵曼等品牌的在線銷售增長呈現放緩。與此同時,在線廣告的成本趨於上漲,在極其擁擠的電商領域中殺出重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線上銷售佔零售總額的比例也全球最高。政府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5.33億的在線購物者共計購買了5.5萬億元人民幣(約合8658億美元)的食品、服裝和其他消費品,佔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5%。獲取新的線上用戶也變得越來越困難,因爲去年新網民的增長率已從前一年的6.2%下滑至5.6%。

許多分析師預計,電商未來幾年還將會取得快速的增長。隨着中國零售商一直面臨的物流問題得到改善,該行業的運營效率正迎來提升。

茵曼在線競爭對手韓都衣舍電商集團創始人趙迎光認爲,電商仍然是大勢所趨。“大趨勢是線下品牌會走到線上,而不是線上品牌走向線下。”他說道。

可以肯定的是,線上和線下零售之間的界限正日益模糊化,企業正認識到兩手一起抓的重要性。

小米2011年作爲純在線品牌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上異軍突起,但自2016年以來該公司已經開設了超過300家線下門店。它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忽視線下零售導致公司2015年和2016年銷售額大幅下滑。他將小米去年的捲土重來部分歸功於它的實體店。

阿里巴巴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騰訊,也在通過收購和入股大舉佈局百貨和連鎖超市市場。

同時涉足線上和線下零售可給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是,觸及更多的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數據。

隨着輕輕鬆鬆取得增長的時期的結束,在線零售商必須更加努力地爭取小城市裡的新用戶,觸及年紀較大和收入較低的人羣。

2015年,方建華認爲,相比通過在線商店,在小城市通過實體店觸及顧客的成本要更低。他認爲,透過公司對其數百萬顧客的洞察,茵曼可以比純實體店競爭對手更好地管理供應鏈和門店。例如,在中國寒冷的東北部“鐵鏽地帶”,女性並不是很喜歡茵曼樸素的棉麻服裝,因此公司不需要在那裡開實體店。

茵曼不收取加盟費用,會收回所有未售出的庫存,統一線上線下價格,並給所有的門店提供軟件管理系統

最初,茵曼在線下的購物中心運營商中並沒有品牌認知度。想要在南昌市開設茵曼門店的瑜伽老師顏亞玲(Yan Yaling音譯)回憶說,她當初被購物中心運營商一再拒絕,到最後才找到一家盡是空鋪位的購物中心。

顏亞玲說,雖然那個商場經營掙扎,但她的商店經常人滿爲患,因爲顧客可以試穿衣服,也知道線上線下的價格是一樣的。 2016年,她在南昌最繁忙的商場開設了她的第二家茵曼門店。

方建華表示,大約80%的茵曼顧客在店內使用騰訊的微信支付付款。通過這種方式支付,顧客會自動關注茵曼的官方微信賬號,併成爲“會員”。這些顧客通過微信獲得新產品和促銷活動的最新信息,這樣線下門店就有了更多的迴流客流

在2017年下半年,茵曼開始在所有產品上附上無線射頻識別芯片,以此給公司的廣州總部帶來各種產品信息,比如產品被試穿的情況,出售的時間,或者產品銷售不佳的信息。 這些信息有助於茵曼減少庫存。

“問題並不在於時尚品牌是否需要同時做線上和線下,”方建華指出,“而是你想在這兩個世界中做到多大的規模。”(樂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