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知識產權保護、專利轉化方案,上海知識產權工作重點來了

正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的上海,將如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及專利轉化工作?

在25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芮文彪介紹,近期,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並正式印發。

該方案從優化專利供給質量、加強專利供需對接、促進中小企業專利產業化、專利推動重點產業強鏈增效、完善知識產權運營體系、推動知識產權金融工作提質增效等六個方面提出了30項具體工作舉措。

提升專利質量

專利的轉化運用就是要將更多的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轉化效果好不好,專利質量是關鍵。

數據顯示,2023年,上海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4.14萬件,同比增長19.53%;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0.2件,較上年度增長9.3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6185件,同比增長10.62%。有效商標註冊量達261.35萬件,同比增長7.66%。

芮文彪介紹,下一步,上海圍繞專利轉化工作將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包括促進專利轉化、提升專利質量、加快專利流轉、突出金融賦能。

例如,聚焦服務中小企業和支撐重點產業強鏈增效,組織開展專利產品備案和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建設若干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和運營促進中心,大力實施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到2025年底,本市備案認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年產值達700億元左右,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20%左右。

並按照“優化增量、轉化存量”的思路,深入開展高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存量專利盤點工作,並建立本市專利轉化資源庫。實施高價值專利培育工程,到2025年底,上海市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0件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7000件左右。

作爲專利轉化的關鍵羣體,高校院所和醫療機構的專利挖掘和轉化也是今年知識產權工作的重點之一。

芮文彪介紹,截至4月24日,上海市納入國家存量專利基礎庫的專利總數爲6.5萬餘件,已完成盤點4.8萬餘件,總體盤點進度爲74%,有3.2萬餘件進入國家可轉化專利資源庫,入庫率約爲66.7%。其中,本市高校院所已完成4.2萬件專利盤點,進度爲85%。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等單位率先完成盤點工作,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引領作用。

對於有些科研人員有專利轉化方面的顧慮,將推動解決“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問題。加大政策激勵措施、拓展專利轉化渠道、強化專利轉化服務。“健全專利轉化的盡職免責和容錯機制。打造獨立的成果轉化專業服務隊伍,增強轉化運用的政策激勵,探索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管理新模式。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都進行了這方面的改革,效果非常好。”他說。

加強外企知識產權保護

外資企業是上海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力量,上海如何保護該羣體的知識產權?

芮文彪稱,上海對中外企業的知識產權一視同仁、同等保護。組織開展保護外資企業專項執法行動。過去三年,累計辦理涉外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60餘件,查處涉外商標侵權違法案件1000餘件,並將近100件外資企業商標納入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

同時,健全重點領域知識產權保護機制。“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上海市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若干意見》《關於加強本市醫藥採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指導相關電商平臺健全知識產權合規管理、侵權第三方認定及行業自律等機制,引入了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和企業自主承諾制度,全面強化嚴格保護。”

除此之外,還在加大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保護力度。他說,針對外資企業關心的跨區域保護問題,進一步加強十二省市和長三角地區執法協作,對重大跨區域案件提請國家知識產權局作出重大行政裁決,形成對跨區域侵權行爲聯合打擊的合力。

下一步,上海還將繼續完善“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快建設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持續爲各國企業在滬投資興業、深耕發展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