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回頭 連四月增持中國債券

境外機構連續四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增持總額達4,900億元。圖/美聯社

境外機構近半年持有大陸債券情況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公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底,境外機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的託管餘額爲人民幣(下同)3.67兆元,較去年11月底增加約1,800億元,也是境外機構連續四個月增持中國債券,增持總額達4,900億元。總結去年全年,外資增持中國債券2,800億元。

數據顯示,從券種看,截至去年底,境外機構的主要託管券種是國債,託管量爲2.29兆元,佔62.4%,其次是政策性金融債,託管量0.8兆元,佔比21.8%。

2023年9月起,境外機構連續4個月增持銀行間市場債券,其中11月淨增持規模爲歷史次高,2023年12月淨增持規模持續處於近兩年高位。

縱觀2023年,第一季外資從中國債市場撤資1,800億元,第三季又撤資900億元。但到第四季,外資增持中國境內債券4,800億元,帶動外資全年增持中國債券2,800億元。相較而言,2022年外資減持約6,100億元中國境內債券,是2013年公佈外資持有中國債券數據以來唯一的年度淨減持。

華僑銀行大中華地區研究主管謝棟銘認爲,外資增持中國國債,一大推手是「套息交易」。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維持較爲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國內的借貸成本較低。雖然中國債券殖利率不高,但相對低廉的融資成本,息差非常有吸引力。不僅如此,市場正押注人行將降息,投資中國債券的回報也提高。在此背後,無論是被動資金的配置盤,還是主動資金的交易盤,都在增持中國國債。

澳盛銀行資深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認爲,市場對2024年美國聯準會降息預期較濃,美債殖利率下行比中國公債殖利率下行更快,中美利差倒掛幅度延續10月中旬以來的趨勢持續縮小。加上在岸人民幣升勢穩定,這有助鼓勵外資對中國債券市場的增持態勢。

儘管外資重返中國債市,分析認爲北向資金、外商直接投資能否迴流中國,尚需時日。謝棟銘認爲,中美市場之間的息差,是影響外資迴流中國債市的主因,雖然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北向資金、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向,但後兩者更關注中國經濟本身的基本面。中國目前廣義貨幣總計數(M2)和狹義貨幣總計數(M1)增速的剪刀差仍超過8%,顯示居民更傾向於將錢存起來,或將影響國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