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不要被民進黨戰爭路線綁架

社評

國軍「漢光39號演習」24日起一連舉行5天。這次演習科目大幅增加民間重大基礎關鍵設施的防衛推演,包括桃園煉油廠、桃園機場反空機降、臺北港攻防、臺北車站防護,以及新北八里聯合反登陸作戰等。只是,演習的第一天就傳出基隆市祥豐街的陸軍三支部彈藥庫,發生120公釐迫擊砲彈爆炸,造成9位官兵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恐怕需截肢。所以任何的軍事行動都充滿風險,臺灣人民對戰爭無感,並不代表風險就不存在。

戰爭路線 加速毀滅臺灣

其實,臺灣最可怕的不是民衆對戰爭無感,而是對民進黨不斷以戰爭路線綁架兩岸關係無感,纔是最可怕之處。要知道,人民對戰爭無感,除了認爲大陸以軍事行動擾臺,目的只爲壓制臺獨氣焰,不見得真的會發動戰爭;其次是人民相信在野黨的和平路線還是可以牽制民進黨冒進的戰爭路線,這讓兩岸關係的和平多了一層保障。

然而,民進黨提名的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卻不放棄戰爭路線,他在投書美國《華爾街日報》所倡議的臺海和平4大支柱中,首要的就是強調要增強臺灣的軍事嚇阻力。這種被認爲延續蔡英文路線的構想,或許讓民進黨好戰派增添一些安全感,卻無法讓臺海擺脫戰爭陰影。

從蔡英文提出兩岸互不隸屬之後,兩岸就隨時可能對撞。去年8月美國前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大陸對臺祭出「圍臺軍演」,臺灣暴露在解放軍隨時從四面八方攻擊下的陰影。今年4月因爲蔡英文過境美國會見現任衆議長麥卡錫,解放軍再次祭出「環臺軍演」,除了戰機跨越臺海中線,山東號航艦更開往臺灣西南海域,臺灣從此失去東部戰略後方的屏障。

爲此,這次「漢光39號演習」特別重視臺北港攻防、八里聯合反登陸作戰,以及臺北車站防護等,國軍幾乎放棄灘岸決戰,把戰爭導向陸地的「國土防衛」。這種類似焦土作戰的方式,戰略思維其實就是不想讓大陸拿走一個繁榮的臺灣,猶如美國人建議戰時要炸燬臺積電一樣。

這種戰略思維是受到俄烏戰爭影響,民進黨人相信只有跟解放軍拚到最後一兵一卒,才能確保臺灣的安全,這也是蘇貞昌「掃把論」的根源。然而,臺灣即使跟解放軍拚到最後一兵一卒,臺灣人還剩下什麼?大陸有14億人口,即使以犧牲2300萬人跟臺灣拚到最後,大陸的損失還是九牛一毛。

民進黨的戰爭路線絕非是確保臺灣安全的和平路線,只會加速臺灣的毀滅。雖然賴清德在四大支柱中強調:「我將支持兩岸現狀,這也符合中華民國臺灣與國際社會的最佳利益。我不會排除在對等和尊嚴的原則基礎上,進行無前提條件對話的可能性」、「我將尋求與民主夥伴和盟友更廣泛的合作,尤其在訓練、部隊重整、民防、資訊分享方面」。這種現狀說、夥伴說、民防說,哪一項是真誠想要跟大陸維持和平?即使有民主夥伴聲援,戰時他們真的會出兵協防颱灣嗎?

寄望他國 不如自己謀和

就以7月22日開始,由美國和澳洲主導的「護身軍刀」13國聯合軍演爲例,儘管今年規模擴大,包括英國、日本、印尼、加拿大和法國等13國,共3萬多名軍事人員參加。澳洲坎培拉大學軍事專家羅立佳評論,各國軍艦都是「行禮如儀」,照着劇本演出,只是操練,或者說是表演。

這就是說,臺海被認爲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美國爲首的盟邦舉行聯合軍演,目的是展現實力以安定人心,但並非戰爭實景。如果臺海局勢出現急遽變化,美國爲首的盟邦、賴清德所謂的夥伴,真的會立刻馳援嗎,恐怕未必,屆時還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

與其寄望他國遠道來協防颱灣,不如自己謀求和平,纔是更高的戰略智慧。大家耳熟能詳的孫子兵法〈謀攻篇〉所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爲不得已」。所以戰爭是「不得已」的行爲,有智慧的執政者絕對是「伐謀」、「伐交」爲優先,絕對不像俄羅斯發動攻擊烏克蘭,把自己陷入戰爭的泥淖裡。

1980年代蘇聯陷入阿富汗戰場毀滅自己,如今普丁學不會教訓,再次讓俄軍糾纏烏克蘭戰場。臺灣難道也要被民進黨的戰爭路線所綁架,讓自己永不得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