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拒絕美國5億美元武器援助

社評

以長期價值投資知名的「股神」巴菲特,旗下品牌冰淇淋「冰雪皇后」決定進軍臺灣市場,卻把所持臺積電ADR砍掉86%,持股僅存6.17億美元。巴菲特認爲臺積電是一間好公司,但地緣政治風險太高,把資金放到日本「更安全」。民進黨執政7年,臺海從和平的海峽變成危險的海峽,巴菲特對臺海風險的認知已成爲國際社會共同的共識。

軍售越多臺灣越危險

臺海地緣政治的高風險,是人爲所造成。馬英九執政時期,兩岸人流、金流、物流來往頻繁,沒有人會認爲臺海是「最危險的海峽」。但蔡英文執政後,在一片「抗中保臺」的喧囂之下,美國好戰政客與軍火商,絡繹不絕來臺「販賣」戰爭與軍火,他們從臺灣拿了不少好處,臺灣人卻每天處於可能「捱打」的情境中,「製造敵人」是民進黨這幾年送給臺灣人民的「禮物」。

民進黨努力「製造敵人」,獲得最大利益的恐怕是軍火商。別的不說,就以軍火交易爲例,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前一週,川普政府宣佈對臺出售岸置魚叉飛彈系統。今年已是2023年,至今沒任何重大軍售裝備交給臺灣。其他未交貨的重大軍售案,還有M1A2T戰車、海馬士多管火箭系統、新購F-16V戰機、MQ-9無人機,以及人攜式刺針飛彈等。

在美國未交貨的軍火中,F-16V戰機與岸置魚叉飛彈是臺海安全重中之重,美國延宕交貨,固然有疫情因素,只是新購戰機預算臺灣都已經付了將近一半,交機卻延宕兩年多,美方也不給個交代,兩手一攤,總拿疫情影響供應鏈當理由堵住蔡政府的嘴巴。

拖了這麼久,美國有了新動作,多家美國媒體日前報導,拜登政府正計劃通過「總統撥款權」機制,跳過國會審批,向臺灣緊急授權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國防部長邱國正解讀,這是針對美方軍售延遲交付的彌補措施。其實,拜登政府已宣佈了9次對臺軍售,今年3月最新批准的對臺軍售金額達6.19億美元,其中包括諸多美國空軍現役先進裝備。但是,空有軍售卻看不到軍火。

臺灣必須慎重考慮,如果接受這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此後是否就要閉上嘴巴,即使款項已經交付,仍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待,急需的武器系統繼續望穿秋水,武器交易是美方市場,他國也不可能賣給臺灣。

需要的武器自己出錢買

另外,臺灣若接受美國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在權利與義務之下,臺灣是否要聽令美國的軍事指揮。過去美國要臺灣延長一年義務役,並派遣200位軍官來臺協助訓練士兵,民進黨政府照單全收,如果再接受美國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美國必然對臺下更多的指導棋,臺灣的地緣政治風險只會繼續升高,不可能降低。

近日美國國會議員又提出新的構想,美國國會對華「鷹派」的領頭人加拉格爾鼓吹「將臺灣武裝到牙齒」。他主持的「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正在推動的立法優先之一,是加大對臺灣的軍援力度,通過美國總統軍火庫存提取權,緩解對臺軍售交付積壓,並增加對臺軍事資金援助。

另一位鷹派的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盧比歐,5月11日在國會提出《2023威懾中國先發制人法案》,該法案要求美國國防部制定旨在保護印太地區航空設施的掩體計劃,以應對中國潛在的對臺空中打擊行動。

這些法案看似都爲了保護臺灣安全,但是他們所提的內容,哪一項不是要臺灣繼續向美國購買更多的軍火,即使表面上會說「軍事援助」,可是從這幾年的軍售案來看,臺灣何時有完全免費的午餐可吃?所以,美國國會議員構想越多,不過就是想以軍火交易控制檯灣的政策走向。

若接受美國鷹派議員的構想,不拒絕拜登對臺緊急授權5億美元的武器援助,臺灣還會有自主性嗎?還能期待兩岸走向和平嗎?臺海地緣政治只會更危險。需要的武器自己出錢買,無償的武器援助斷然拒絕,纔是臺灣走自己路的唯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