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農文創打造大陸新農村

社評

有「千畝茶山、十里櫻花」美名的福建龍巖臺灣農民創業園,每年2月櫻花盛開,總能吸引約50萬名遊客前往踏春,茶與櫻花是30位臺灣農民在當地深耕10餘年的成果。自大陸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發展快速,各地方政府尤其福建,藉助臺灣團隊引進農產品種植,並以文創理念推動建設,成爲非常有特色的新農村。

大陸鄉村發展的機遇期

新出爐的大陸一號文件再度聚焦「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也是一號文件連續20年關注農業領域,顯示農業在大陸的重要基礎性地位。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一號文件首次提出「農業強國」,大陸將舉全社會之力振興鄉村。無論就疫後提振經濟擴大內需、縮小貧富差距,實現中共所承諾的「共同富裕」,或因應世界變局帶來的外部風險,急需保障糧食供應安全,都不難研判農業對大陸的重要性進一步上升。

長期以來,大陸雖是農業大國,卻稱不上農業強國。大陸崛起的這40多年間,鄉村地區發展較爲緩慢,自中共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鄉村進步快速,但各地區之間差異很大。整體而言,大陸鄉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農民收入水準等都有很大提升空間。今年的一號文件覆蓋鄉村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農業科技、脫貧攻堅、鄉村治理等9個方面,未來政策將向鄉村地區再傾斜,資金、人才、技術等將進一步加速向鄉村地區流動,大陸鄉村發展勢必迎來新的機遇期,這也爲兩岸拓寬、升級農業合作提供了契機。

此次大陸一號文件設專章論述鄉村產業發展,臺灣農業成熟度高、產業覆蓋全,已經實現了種植、生產、製作、包裝和產品輸送的成熟產業鏈,極大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值得大陸借鑑。

大陸鄉村也正在積極延伸農產品產業鏈,精深加工企業越來越多,電商直播帶貨、產地直銷、定製生產等新模式也漸成潮流。3、4億的中產階級人口,是全球跨國公司都看重的目標消費羣體,優質農產品在大陸也不缺市場和消費者,兩岸新農人可以打開思路,充分利用農業新科技和「互聯網+」,深挖產業潛力。

臺灣農業爲外界津津樂道的一大標籤是休閒和精緻農業,積累了豐富的人才、技術和經驗。大陸休閒農業近些年也風生水起,許多鄉村趁勢推出多條精品鄉村旅遊線路,也受到市場認可。數據顯示,即便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大陸鄉村遊客規模達到8億6654萬人次,村均旅遊收入達3501.3萬元人民幣。

大陸爲臺農提供試驗田

今年大陸一號文件提出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計劃,推動鄉村民宿升級。民宿是臺灣旅遊業的一張名片,許多大陸來臺遊客心中都留下了「民宿情懷」。臺灣經營者可以將「精而美」的經營哲學運用到大陸民宿建設和改造過程中,因地制宜打造富有特色的民宿,吸引更多遊客。大陸旅遊平臺「攜程」的數據顯示,過去5年,大陸鄉村民宿數量年平均增長60%,鄉村民宿已經成爲推動鄉村旅遊快速增長的核心力量。

今年大陸提出以文化產業振興鄉村規畫,福建龍巖臺灣農民創業園早已實現。文化與農業結合,有助農業從實體經濟向體驗經濟轉型,提升農業產業價值,臺灣將鄉村休閒產業開發、生態保育、文化遺產保護和地方文化再生有效結合,讓農業富有人文色彩的經驗,已經得到大陸關注和借鑑。

大陸已建設多個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臺灣農民創業園,兩岸還可以合作建設觀光農園,善用鄉村獨特的文化資源,將農業文化融入學習、體驗、消費與分享的多個環節,也可以打造文創農場、鄉村博物館等,闡揚農耕文明的現代價值。臺灣農業擁有獨特的優勢,大陸鄉村爲臺企臺農施展創意與才華提供了試驗田。天時、地利集齊,更爲重要的是兩岸合作,以「人和」實現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