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臺灣補教業西進的新契機
旺報社評
大陸補教行業受「雙減」政策和疫情的雙重打擊,在經過1年半的調整後,已逐漸恢復生機。新東方、好未來、高途等補教公司紛紛轉向核心素養教育、職業教育、智能教育硬體等領域,業務轉型初見成效,教育行業整體呈回暖態勢。
教育與科技雙軌發展
補教在大陸被稱作「學科類」教育培訓,包括語文(國文)、數學、英語、日語、生物、物理、化學等課程,過去在大陸發展勢頭強勁,像臺北南陽街那樣的「補習班一條街」,之前十分常見。但在疫情衝擊及2021年大陸發佈「雙減」政策(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影響,新東方、學而思、高思、優纔等大大小小的補教機構受到嚴重影響。補教業務紛紛轉移網路,尤其在疫情防控期間,一些「金牌講師」出現在串流媒體平臺或是直播平臺,受到家長們的高度關注。
受儒家文化影響,東亞地區歷來注重教育培訓,補習班不僅在兩岸常見,日本、韓國、新加坡的相關產業也很發達。隨着亞裔移民增多,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的補習強度也在上升。升學、就業多重壓力,亞洲學生都「卷」得厲害,很多青少年「壓力山大」。大陸推行「雙減」政策之前,學生課業負擔過重、補教業管理缺失、家庭教育成本過高、學生攀比心理嚴重等問題,已經成爲大陸社會的普遍現象。
在大陸官方大刀闊斧整治補教業,學科補教退潮後,素養教育產業正在回暖。一方面,教育培訓企業加速進入素養教育市場。據陸媒報導,「雙減」政策發佈僅月餘,大陸藝術類、體育類培訓機構新增3.3萬餘家,同比暴增99%。另一方面,隨着大陸中產階級擴大,學生需求發生變化,國學、棒球、馬術、擊劍、高爾夫等新興課程備受追捧,市場活力旺盛。
大陸素養教育業務呈現「教育+科技」雙軌發展的新特點,智慧硬體成爲大陸各大教育企業轉型的新戰場,利潤可觀。科大訊飛、華爲、百度、阿里、騰訊、小米等科技企業也不斷加碼教育智慧硬體市場,單詞筆、智慧手錶、智慧學習屏等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十分暢旺。
根據大摩2022年9月發佈的《中國教育2030年市場展望》研報預測,大陸的非學科輔導、學習設備、學習內容和教育資訊化產業將分別以3%、14%、17%和6%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30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人民幣6850億元、1060億元、1020億元和9240億元。
共同探索教學新方式
兩岸文化同源,教育業務有許多相通之處。其實,隨着網路科技的發展,多年來,兩岸青年都已深度關注對岸的知識教育類資源。如在YouTube上,北京的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物理學老師李永樂的講解,獲得不少臺灣網友好評。臺灣大學教授歐麗娟關於中國文化的開放課程影片合集,被網友「搬運」到大陸網路平臺,點擊量過百萬。
不僅如此,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加上少子化影響,臺灣的補教業「盛世」不再,一些臺灣補教機構從業者正在「西進」淘金。臺灣博主「PAPAYA電腦教室」於2019年2月開始在大陸視頻平臺「嗶哩嗶哩」發佈知識類影片,已頗有知名度。
提升素養教育是社會進步的標誌,兩岸民間值得在該領域深度挖掘合作機會。臺灣擁有素養教育優勢資源,可與大陸共同探索教和學的新方式。政府若能釋放更多政策,放寬兩岸年輕一代的交流,創新互動模式,不僅將成爲臺灣補教業「西進」的新契機,更有助促進兩岸教育交流合作異中求同、建立共識,創建兩岸善意往來的互信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