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中美經貿破冰契機乍現

社評

大陸「中美經濟對話」牽頭人劉鶴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財政部長葉倫視訊通話後,大陸商務部發言人高峰表示,中美經貿領域恢復正常溝通,雙方同意從有利於中美及全球的角度,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爲生產者消費者務實解決具體問題

美國前總統川普燃起的美中貿易戰,漸漸擴及人權及全球戰略利益,升高爲全面性的對抗。拜登主政後,在反中情緒下,中美關係一時難以反轉。美、中兩強對抗深化,一些安全靠美國,經濟靠中國的「雙重依賴」國家,如日、韓、歐盟及東協等國陷入兩難,拜登團結盟國建立「民主國家聯盟」的策略,亦使美、中各自在經濟上付出代價,而未見問題的解決。

從經貿領域打開對話之窗

政治須務實面對經濟問題,中、美對抗非勝者全拿的零和博弈。5月美國貿易代表戴琪開始接觸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評估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執行情況,並規畫未來前進的路徑。緊接着,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也和劉鶴視訊會議,確認中、美經濟關係十分重要。中、美有機會從經貿領域重啓對話,打開機會之窗。

在經貿對話重啓前,拜登先行拉高談判籌碼,首先,擴大陸企投資美國的「黑名單」,延續川普去年11月的行政命令將陸企「黑名單」加碼至59家,禁令將在8月2日生效,投資「黑名單」陸企的美國人須在1年內釋出持股。在美國諸多對中經貿限制令中,中國對此最爲在意,北京認爲,此項禁令不僅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亦傷害全球投資者的利益。

此外,美國並強調「以勞動者爲中心的貿易政策」,以「強迫勞動」爲理由,禁止一家大陸漁業公司的金槍魚旗魚進口。拜登不但與北京計較關稅等不公平貿易條件,更以人權爲依歸,在經貿問題上不只在商言商,亦試圖在經濟議題上實踐西方價值規範,優先解決強迫勞動、促進勞工權益及環保等問題。

拜登政府藉強調北京侵害人權及民主權利來對抗中國,以價值觀重新連結美國及其盟邦,作爲美國的戰略工具,以防止中國破壞美國一手建立起的國際秩序,但令美國尷尬的是,不但多數美國合作伙伴對選邊站陷入兩難,且部分盟友的人權紀錄亦有待商榷。

在中、美貿易的新一輪談判中,美國若將人權與貿易掛鉤,將爲雙方的貿易爭端製造新的障礙,無法求同存異達成妥協,亦將使美國的盟友卻步,這些國家雖與中國存在戰略安全上的矛盾,但其他領域卻與中國關係密切,無意隨美國共同全面對抗中國,因與中國割席分坐徒損經貿利益,更無助於本國安全的提升。

和氣生財取消懲罰性關稅

企業界希望和氣生財,希望在國際經貿法規許可下,既經營美方生意,亦不放棄大陸市場的機會。以關稅築起高牆,將中國商品阻絕於美國市場之外,並不利於美國的商界與消費者。美國全國零售聯合會副總裁歌爾德指出,關稅對企業影響甚大,許多企業在新冠疫情中掙扎求生時,對此格外感到焦慮。

拜登上臺將屆半年,仍未見逆轉川普對中懲罰性關稅,包括可口可樂、迪士尼及福特在內的3500多家美國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法院提出訴訟案,要求取消川普對中加徵的關稅。此無涉愛國與否,因美國亦將從對中經濟上受益,美、中合作找到重振經濟的辦法,將符合中、美乃至全世界的利益。

美國隨着新冠疫苗施打,疫情受到控制,社會漸趨恢復常態,帶動內需經濟。美國5月12日公佈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4.2%,創下2008年9月以來最大漲幅,待進入暑期後,更是消費旺季,但受疫情影響,許多產能未能趕上消費,恐進一步推升物價,影響拜登最在意的中產階級生活。此時,中、美可在拜登堅守的「要塞科技」(choke point technology)之外,以「針對性互惠」原則務實檢討「制裁清單」,建立可合作項目,逐步取消懲罰關稅。

經貿合作仍是中、美之間相對穩定的領域,可做爲雙方破冰的起點。拜登政府面臨重構國際合作的歷史機遇,但若全球秩序無法恢復,國際合作談何容易,而中、美「協調」遠較「對抗」更能創造全球秩序恢復的條件,盼雙方都能抓住難得出現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