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穩房地產更要穩消費

旺報社評

大陸10月經濟數據不如預期,代表企業生產活力的工業生產,從前月6.3%滑落至5%,減幅1.3%,象徵企業未來動能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樣自前月5.9%續降至5.8%。更糟糕的是,作爲經濟增長主力的內需消費,繼4、5月嚴重衰退後,本月再次衰退0.5%,顯見封城效應餘威猶存。值得注意的是,疫後表現亮麗的出口,受到全球景氣下滑波及,在需求急速萎縮下,本月罕見看到-0.3%的負成長數字,是兩年多來首見。

市場對房市信心恢復

從生產到投資,再到消費與出口,主要經濟成長引擎同步減速,令人對未來感到憂心。各主要經濟預測機構,如亞洲開發銀行、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等,陸續調降今年大陸經濟成長率至3%上下,恐創下1979年經濟改革以來次低紀錄。爲了避免經濟失速而引發其他金融風險或社會動盪,大陸中央部會紛紛推出刺激經濟措施,藉此穩住經濟下跌走勢。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近日人行及銀保監會聯合發佈的《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針對房企融資、保交樓、房企風險處置、消費者權益保障、金融管理政策調整及住房租賃金融支持等六大面向,提出16項具體因應措施。救市力道之大,外界稱爲史詩級房產救市行動。

實際成效如何,仍待驗證,但值此經濟下行風險日益增溫之際,端出對症下藥的政策牛肉,不失爲一步好棋。背後邏輯,不難理解。這波大陸經濟下挫如此之深,除了相對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外,爲抑制房地產泡沫而接連推出的房市調控與監管禁令,絕對脫離不了關係。如今,隨着房地產泡沫陸續擠出,監管力道自然應該縮手。

這道猛藥已經奏效,市場對房市的信心重新恢復。光從相關個股表現就可一窺端倪。比如在香港上市的知名大陸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在政策發佈後,短短兩天漲幅就近一倍。如果把時間再拉長一點,11月以來,由低點到高點,漲幅更是高達223%。同期間,同樣在香港上市的龍湖地產,股價漲幅也分別高達50%及116%。顯見以金融支持房市此舉,確實發揮一定功效。

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

不過,必須提醒的是,穩住房市並藉此穩住經濟情勢,並不等於應該把資源大量挹注到房地產,作爲拉擡經濟主力。過度拉擡房地產,可能會讓好不容易削減的資產泡沫,再度死灰復燃,相信北京也不想重蹈覆轍。真正長穩久安,還是得迴歸到消費、投資及出口這三大實體經濟引擎上。近日人行發佈第三季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明白指出,即便穩住房市、恢復市場信心相當重要,但也不會把房地產作爲刺激經濟的主要手段,就是這個道理。

面對異常嚴峻的經濟情勢,北京確實需要端出更多政策牛肉,但過程中不能輕忽可能衍生的風險。換言之,16條金融支持房市措施,應該只能視爲維穩經濟的第一步。一旦房市止穩,接下來拉擡經濟重心就要跟着轉向,尤其是對經濟貢獻超過6成的內需消費與民營企業,纔是重中之重。

實際做法上,除了拿捏時機適度放寬嚴苛的防疫規定、讓人流及物流恢復正常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透過財政與貨幣手段,如精準對接的減稅降費措施,或是資金借貸的利息補貼等等,全力支持中小微民營企業發展。畢竟這波經濟下行,受創最重的就是內需消費與中小微企業,加上這兩類主體又是支撐經濟的重要根基,更需政策支持。

「施肥還得要施到根上,根壯才能枝繁葉茂。」這是李克強在今年兩會迴應記者的妙喻,放到應對經濟下行風險上,其實非常貼切。找回經濟活力,不能只是抱着炒短線的心態,而應該以宏觀、長遠的角度切入,着手規畫政策。大方向把握住了,大陸經濟的春天應該也就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