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 穩經濟重於穩匯率

旺報社評

美國聯準會超鷹言論催化下,美元急速狂升,非美貨幣則反向走貶,亞幣貶幅最爲驚人,日圓自3月以來貶幅達14%,130以上的價位是2002年4月以來首見,日本財務大臣鈴木俊一呼籲美國協助日本穩定日圓匯率。

不必擔心人民幣貶值

日本政府一向偏好弱勢日圓,鈴木俊一這番言論很不尋常。讓日圓貶值是日本政府的公開秘密,希望藉由貶值帶動通膨,進而刺激經濟。這也是世界主要國家都準備進入升息循環(大陸除外),日本還是堅持超級量化寬鬆(QQE)的立場,強調除非看到通膨超過2%,否則不會輕易改採緊縮貨幣政策。美鷹日鴿政策背景下,日本資金先跑爲妙,加劇日圓的貶勢。

但貶值太快、太強,遠超過日本政府的想像,短期過度波動的匯率,可能會讓日本政策目標(通膨)還沒達成,就先看到經濟的崩潰。其實,當前日本面臨的兩難困境,也出現在大陸身上。爲了救經濟得持續寬鬆貨幣,但也可能得面臨空前資金外流壓力。

根據CNN報導,在結束長達18個月資金淨流入後,3月大陸出現史無前例的175億美元資金淨流出。而大陸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亦指出,海外投資者在3月出售的大陸國債總額,創下520億人民幣的單月曆史新高紀錄,資金外流壓力十分巨大。原本相對強勢的人民幣連番重貶,一度貶破6.6,創近1年半來新低。

由於人民幣貶勢來得既快且大,爲避免金融市場失序,北京立即出手干預。除了大動作調降外匯存款準備金率1%外,也砸下110億人民幣進場護盤,並不排除端出更多阻貶的政策牛肉,以消除預期心理,降低資金外流壓力。嚴峻局勢下此舉無可厚非,但從長期政策角度來看,需要更周延的考慮。

當政策間存在衝突或矛盾時,決策者須通盤考量政策的輕重緩急與優先順序。大陸一方面加大放水力道,全面維穩經濟;另一方面爲減輕資金外逃壓力,又得阻貶人民幣。兩者最終目標一致,卻又彼此扞格,甚至會產生反向干擾效果,就如同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簡言之,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刺激經濟,卻不利人民幣匯率走勢;若想穩定匯率(止貶人民幣),因而加強資本管制或收緊流動性,卻又可能反過來傷害經濟。

積極財政政策穩經濟

對北京而言,穩經濟應優先於穩匯率。箇中原因,不難理解。首先,近期人民幣貶幅擴大,顯示資金外逃壓力不小,但把時間拉長,這一波人民幣貶幅5%,相較過去12%的升幅,貶幅並不算大。而且相較其他貨幣,人民幣顯然還是強勢貨幣,日圓已貶至21年新低,人民幣不過貶回1年半前的位階。即便這一波表現同屬強勢的新臺幣,也只逼近兩年新低,人民幣其實還有貶值的空間,不須太過擔心。

匯率反映的是一國經濟基本面。過去兩年人民幣可以維持強勢格局,關鍵在於大陸經濟表現遠優於其他先進與新興市場國家。這也代表經濟可以穩住,匯率自然跟着穩。更何況,如果長期人民幣真要國際化,還是得鬆綁資本管制,融入更多市場經濟元素,到時同樣也得面對資本可能外流的風險,這是無法逃避的。

現階段解決經濟困境,代價最少、最有效的方法是財政政策,應優先於貨幣政策。也就是說,降準、降息不是一個好辦法。除了會提高資本外流誘因外,釋出流動性在清零政策下,恐也無法有效發揮提振內需消費與投資的作用。相對地,增加公共支出、加強基建或擴大減稅降費等財政政策,可以精準投放到政府想要刺激的項目、部門或地區,讓政策短期見效,同時也不會加劇資本外逃現象。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主持中央財經委員會,強調要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代表北京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只是,政策施行上,可以再精準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