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以升級版動態清零穩經濟

旺報社評

大陸4月經濟數據不如預期,不僅房地產市場未迎來「小陽春」,工業生產、消費、就業等多項指標數據表現不佳,央行上週公佈的金融數據,4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和短期信貸需求皆大幅下降。超乎預期的嚴峻形勢下,第2季大陸經濟會如何表現?今年大陸還能否實現5.5%的經濟增速目標?

做好三件事扭轉經濟形勢

從官方迴應和陸媒分析來看,儘管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大陸對於經濟回穩仍然信心十足。大陸國家統計局在強調國際環境和疫情衝擊造成超預期影響的同時,表示這種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大陸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大陸有強大的供給支撐,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製造業增加值連續12年居世界首位。政府仍有能力使物價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全球經濟迎來高通膨挑戰,大陸4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僅同比上漲2.1%。

但是,要想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僅靠宏觀經濟大盤的韌性仍然不夠。4月分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1.1%,一旦普通消費者習慣了縮減開支減少消費,企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就會從短期變爲長期、從外在轉爲內在。要扭轉第2季和下半年經濟形勢,大陸至少要做好以下三方面。

首先,當務之急是拉動消費。每年5、6月分恰逢大陸的電商消費旺季,針對即將到來的「618」購物節(從5月中下旬持續到6月中下旬),淘寶天貓等平臺已發佈銷售補貼、流量扶持等優惠舉措,意在緩解商家經營壓力。

1至4月大陸網路零售保持增長,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逐漸提升,淘寶天貓背後有近10億消費者,目前已建起一套完整的供應和服務體系,若能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趁勢追擊,將爲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注入新的動力。不過,這亦需公共衛生、交通運輸等部門的共同配合,使物流保持通暢,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物流若因疫情持續受阻,「618」購物節顯然不會樂觀。

其次,基建投資是重頭戲。經濟承壓之時,基礎建設投資對於經濟穩定增長、擴大內需的作用不容小覷。今年第1季大陸固定資產投資比去年同期增長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個百分點。中央財經委會議日前重申「適度超前」佈局基礎設施,意在兼顧短期穩增長和長期結構調整的要求。

恢復正常生活與經濟秩序

大陸一些基建投資的回報率有下降趨勢,地方政府越來越難找到好的基建項目,同時,由於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現金流變得更困難,一些項目或難以爲繼。這種困境屬於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陣痛,需依靠產業創新來克服。分析今年初大陸各地方政府發佈的重大項目清單可看出,大數據中心、5G基站、雲端計算、人工智能平臺等新興基礎設施項目的比例正在增加。值得注意的是,今年3月大陸規模以上高科技製造業增加值比去年增長13.8%,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12.8%,顯示大陸經濟的新動能仍在較快成長。

Omicron來勢兇猛,大陸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很大影響。不過,從5月情況來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隨着復工復產的推進,壓抑近2個月的經濟活力將得到釋放。目前大陸共有1.3萬家醫療衛生機構、15.3萬名技術人員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杭州、深圳等大城市正在探索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希望快速找出平衡經濟與抗疫的升級版「動態清零」模式。

北京不久前公佈《「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畫》,到2035年將重點提高重大烈性傳染病應對能力、加快疫苗技術升級,對大陸產業鏈供應鏈的長期穩定提供保障,也有助於增添企業發展信心和民間的消費信心。但擺在眼前的要務,仍是趕快建立升級版「動態清零」模式,打通物流、人流,儘可能恢復正常的生活與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