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航英 鄭家鯤 | 把握四重維度,打造體育與城市“雙向奔赴”的上海樣板

城市是現代體育的"孵化器",體育是城市發展的"助燃劑",體育與城市互動融合正成爲城市轉型與活力提升的重要標誌。實現體育與城市"雙向奔赴",既是城市建設進入新階段的必然選擇,也是釋放體育新動能的應有之義。爲答好體育與城市"互動命題",需從以下四重維度進行高起點謀劃、高水平部署、高標準推進,爲城市高質量發展強活力、增動力、提效力,打造體育與城市"雙向奔赴"的上海樣板。

以"生活化"爲錨點,提升健康城市"活躍度"

近年來,上海將體育置於"人民城市"大局中進行謀劃和部署,通過盤活城市活力"金角銀邊"、繪就市民身邊的"賽事圖景"、打好便民惠民的服務"組合拳"等方式持續刷新市民幸福指數,努力譜寫"體育,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爲進一步營造人人愛運動、人人享健康的良好氛圍,實現生活處處有體育、體育時時伴生活的美好願景,有必要從以下三方面統籌發力。一是增強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可及性。注重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過程中的需求識別、需求採集、需求反饋,持續推動規劃決策與市民體育需求間的有機整合、精準對接,並結合地區現狀、人羣需求偏好等特點,就近就便、靈活佈局市民"家門口"的體育健身空間,縮小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半徑,實現"需求可識別、空間可到達、服務可享有、效果可滿足"的可及性目標,進一步提升健康城市活躍度。二是強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均衡性。應做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制度功課",完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着力縮小區域間、人羣間的服務供給差距,確保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實現全地域覆蓋、全人羣享有、全週期服務。三是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遵循靈活適應、操作可行、過程控制原則,制定場地設施標準、服務內容標準、服務保障標準,構建定位精準、配套完善、內容豐富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標準體系,推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優質享有。

以"特色化"爲主線,增強賽事營城"標識度"

城市是體育的"賽場",體育是城市的"秀場"。近年來,上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國際體育賽事之都,積極引進奧運會資格系列賽、FISE世界巡迴賽等國際頂尖賽事落滬,並緊密結合城市品性與發展定位,確立了以"3+3+3+X"爲主線的自主品牌賽事框架,開闢城市賽事新賽道。爲進一步釋放賽事興城潛力,增強賽事營城標識度,應着力探索體育賽事發展的"申城路徑",爲城市發展蓄勢賦能。一是優化體育賽事格局。應充分結合上海"本幫特色",將賽事發展與提升城市能級、核心競爭力與城市軟實力緊密銜接,將申辦引入國際頂尖賽事與創新升級自主品牌賽事並重,堅持專業化賽事與羣衆性體育賽事並舉,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城市體育賽事格局。二是提升體育賽事效益。積極引入專業化賽事運營主體,在賽事組織與運營上下足"繡花"功夫,結合海派體育文化特色,圍繞賽事品牌認定、效益與風險評估、品牌設計、整合營銷、賽事衍生產品開發等事宜爲城市體育賽事提供個性化扶持。培育本土賽事運營主體,支持本土專精特新體育賽事企業通過優質品牌輸出、管理輸出、專業技術與人才輸出等方式實現賽事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運營,激活賽事營城新效能。三是推動賽事管理創新。加快構建基於多端口智能化管理的城市體育賽事服務平臺,提升體育、新聞、應急管理、衛生健康、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門在內的賽事大數據綜合協調與管理能力,形成貫通賽前、賽中、賽後全流程的賽事管理服務閉環,助推體育賽事管理朝着精細化、標準化、規範化方向發展,助力體育賽事爲城市添彩。

以"融合化"爲目標,跑出體城互動"加速度"

商旅文體展聯動正成爲城市產業發展新動向,促成商旅文體展深度融合,極大地提升了賽事經濟與城市經濟互動發展的乘數效應。爲持續提升體城互動"加速度",做足商旅文體展"聯動文章",還需從以下三方面蓄力。一是培育融合環境。深化城市體育與會展、城建、旅遊、文化、工商等部門在規劃編制中的協商合作,構建行業主管部門與資源主管部門間的常態化協同機制,通過聯動出臺政策引領文商體旅展產業融合行動,使各業態既能各展優勢,又能實現協同發展、錯位發展、聯動發展。二是培育市場主體。鼓勵上海體育賽事、文旅、會展等骨幹企業展開跨界經營,推動相關產業部門、機構與企業間互嵌發展資源、互導客羣流量,實現多企業兼併重組、資源整合與業務聯營,發揮規模化、集團化運營優勢,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三是創設融合場景。立足本土特色賽事資源、產業資源與生態資源,依託各類賽事與節慶活動,統籌部署"跟着賽事遊申城""跟着賽事觀展覽""城市體育嘉年華"等活動,以場景驅動釋放"體育+"效應,將體育"流量"進一步轉化爲城市"留量",實現體城互動促融合、促發展、促增收。

以"數字化"爲支撐,拓寬資源配置"輻射度"

新質生產力的"新",核心要義在於科技創新,在於技術應用的突破與革新。以數字化轉型服務體城融合,需要配套建立起城市體育數字化支撐體系。一是系統佈局城市體育數字基礎設施。積極主動對接城市發展需求,整合技術元素,革新現有場景,挖掘智慧化手段在運動健康促進中的作用。積極貫徹落實城市數字化戰略行動,前瞻性佈局安全可控、智能便捷的智慧體育社區、智慧體育公園等設施建設,放大數字基礎設施的輻射帶動作用。二是持續豐富城市數字化體育服務。依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研發針對不同人羣的異質性體育健康促進模型,建立起涵蓋數據收集、整合分析、綜合應用的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臺,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務供給的精準性。三是推動數字技術與城市體育經濟深度融合。加速推進體育及"體育+"相關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助力城市體育生產力實現新躍升。利用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搭建智慧體育管理平臺,促進城市商旅文體展產業要素融合,助推線上線下聯動整合營銷,縮短供求距離,提高各業態間互動頻率,貫通變現閉環,強化資源配置輻射力。

作者:

文:王航英 鄭家鯤(上海體育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圖:陳龍 編輯:於穎 責任編輯:楊逸淇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