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23:貧窮也可以是成功的基石

王永慶爲什麼會成功?原因當然很多,但貧窮絕對是重要因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有則新聞報導,一位農村來的女大學生,獲得人民幣2000元的清寒獎學金,她家每個月收入只有300元,2000元獎學金對她們來說,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但她卻拒領。理由是,這樣大家就會知道她家很窮,沒面子。這種心態與認知非常偏差,引起媒體廣泛報導和討論。

愛面子誤一生

在臺灣,有位肢障的父親,妻子離家出走靠71歲的老母賣掃把維生。但是肢障的父親,怕別人看不起他及兩個就讀國小一、二年級的兒子,總是給孩子許多零用錢,孩子逛夜市,出手大方,像大戶人家的闊少爺。兩個孩子在夜市花錢,常半夜不歸,被警方送回近百次。

上述這種愛面子的心態,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卻是普遍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其實貧窮不可恥,打腫臉充胖子纔可恥,因爲貧窮而感到可恥的人,纔是真正的可恥。

貧窮常是人邁向成功的正面因子。義大利知名導演貝里尼(Roberto Benigni)1999年因自編、自導 、自演的影片「美麗人生」 ( Life is Beautiful ) , 榮獲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及最佳原着劇本獎。在頒獎典禮上,貝里尼說,我最感謝我的雙親, 因爲他們給了我最大的禮物--貧窮,早期的貧困,使我有了更多的人生歷練。換言之,貧窮是促成貝里尼在電影事業上飛黃騰達的主要原因。

王永慶家窮而成功

在臺灣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先生,他領導的臺塑集團,年產值二兆七千餘億元,佔臺灣國民生產毛額的六分之一,員工近八萬人。王永慶先生1917年生於臺北縣新店鎮直潭裡,兄妹八人, 他排行老二,父親以販售茶業爲生,家境十分清寒。王永慶讀小學時,每天上學之前要先到附近水井挑水十幾桶填滿家中水缸,才步行十公里上學。放學回家還要挑水,並扛飼料回家餵豬。

1995年,王永慶母親逝世,在林口長庚大學舉辦告別禮拜,我應邀參加。在述說母親生平事略時,王永慶說,父親經過兩年多的病痛折磨,加上辛苦積蓄一朝用盡,全家生計已至山窮水盡,所以在一天晚上,父親爬到茶葉工作間,要上吊自盡。但因站不起來,又倒下去。奇怪的聲響,驚醒母親,她抱住父親大哭,引起一家大小從夢中驚醒,全家悲慘痛哭。王永慶小時候家境貧困的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生活煎熬成就偉大

王永慶爲什麼會成功?原因當然很多,但貧窮絕對是重要因素。1975年,王永慶在美國,接受聖若望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時說:「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於生活中受過的煎熬,才讓我產生了克服困難的精神和勇氣,幼年時生活的困苦,也許是上帝對我的賜福。」(見郭泰着《王永慶給年輕人的8堂課》,第89頁)

在美國最爲人敬重的林肯總統,1809年生於美國肯塔基州,家境貧困,九歲時母親貧病交加死去,用簡單的雪橇拖到山上埋葬。他做過各種苦力工作,童年時只上了不滿一年的學校。家窮無力買紙,就在木板上用木炭練字,字寫滿了,就用刨子將字刨去,再繼續寫。

1837年林肯準備開業當律師,身無長物的他,到店舖買棉被,跟店主說,可否賒帳,如果律師事務所順利開業,一定如數償還。後來他的事務所算是營運順利,律師生涯成爲他邁向成功的基礎。林肯之所以成爲全世界肯定的總統,成功因素當然也很多,小時的貧困,使他有更多磨練機會。

貧窮是上帝在爲我們的成功鋪路。貧窮雖然無人喜歡,但它確實是讓人邁向成功的正面因子。

(本文與臺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