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47:化小愛為大愛
化小愛爲大愛。 示意圖,非新聞當事者。圖片來源/ingimage
加爾各答有對夫妻,先生是銀行家,太太是大學教授,有個讀大學醫學院二年級帥哥型的兒子,在印度種性制度又屬高層的婆羅門,是令人羨慕的幸福家庭。
不幸的是,兒子在期末考前夕,在宿舍中暴斃,直至第二天未參加考試,才被同學發現。幸福家庭隨即陷人谷底,丈夫終日悶悶不樂,罹患肝癌,二年後與世長辭。
失子喪夫的痛苦
丈夫過世前,他們來見德蕾莎修女,修女建議丈夫來垂死之家,太太去兒童之家當志工。丈夫病逝後,這位太太雖然在兒童之家當志工,但心情極壞,一直跳脫不了,失子又喪夫的痛苦中,拼命吃,彌補心靈空虛,變成了大胖子,她的心中恐怕不會再有愛了。
有天兒童之家有個11歲的孤兒,看到窗外街上有個騎自行車的小男孩被車撞死。孤兒感慨的說,撞死的爲甚麼是他,不是我,是我就好了。
這位失子喪夫的太太,問孤兒爲甚麼如此說。孤兒說,被撞死的孩子,有這麼漂亮的自行車,家裡一定很富有,現在他父母一定很傷心。可是像我這樣的孤兒,死了沒甚麼,反正沒人愛。
這位太太聽了大爲感動,兒子死了,丈夫走了,世間並不是就沒有人可以去愛的,需要愛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想到自己是大學教授,丈夫又留有大筆遺產,生活富足,這都是神給的,神將祂所給的拿去了一部分,神當然有其用意。
把愛擴散到衆人
想到從前自己的愛侷限在家裡的丈夫和兒子,現在家裡已無牽掛,她可以把愛給更多的人。
她後來由兒童之家轉到垂死之家當志工,替病人全身按摩,一般人會怕,但她卻樂在其中。從前病人鼻涕弄髒她的頭髮,她很厭惡,現在也不會了。
愛不能只限在家裡,愛要走出去,讓更多人分享。孤兒所言,改變了這位太太的觀念,將她由痛苦深淵中釋放了出來。當我們去改變別人生命時,別人也正在改變我們的生命。
(本文與臺灣醒報同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