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 來電……
“由於您的電話涉嫌發佈違法信息,我們將對您的號碼進行停機處理……”
3月10日,一名羣衆接到一通自稱“重慶市委網信辦手機不良信息監督處”工作人員的來電,稱其上個月在北京涉嫌通過手機發布違法信息,將對其手機號碼進行停機處理。經覈查,該羣衆接到的假冒“網信辦”來電系不法分子所爲,圖謀實施詐騙羣衆錢財。
該羣衆今年沒有去過北京,第一反應是這個“網信辦”電話有問題,立即向重慶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進行舉報。
經重慶市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工作人員覈查,確認該羣衆接到的“網信辦”電話系不法分子假冒。工作人員提醒,如遇到自稱“網信辦”的可疑來電,務必提高警惕,切勿輕信來電內容,更不可隨意提供個人信息。
近年來,類似手法的詐騙頻繁發生。在此之前,北京、上海、杭州、天津、深圳等多地均有羣衆接到假冒“網信辦”的來電,詐騙套路如出一轍。不法分子利用來電顯示技術僞裝官方身份,誘騙受害人提供個人信息,進而實施進一步詐騙。
詐騙劇本大揭秘
值得注意的是,此類冒充國家機關實施的電信詐騙已形成高度組織化的犯罪鏈條。除“網信辦”外,“公檢法”機關也成爲不法分子重點仿冒的對象。據警方披露,當前涉詐話術呈現顯著的劇本化特徵,一般分爲以下三個步驟:
1.多次轉接電話,迷惑欺騙受害人
騙子並非一開始就以“公安”或“檢察人員”的身份面對受害人,而是先假扮成“網信部門工作人員”,以受害人在外地辦理了電話卡等理由,讓受害人誤以爲身份信息被泄露,然後多次幫受害人進行電話轉接,最終才轉接到所謂“外省公安機關”,使迷惑性和欺騙性大大增加。
2.聲稱涉重大案件,加劇緊張和害怕
用性質嚴重的案件對受害人進行恐嚇。受害人的電話被轉接給假冒的“公安機關”後,對方就以幫受害人調查信息泄露爲由,恐嚇受害人稱,在調查過程中發現受害人涉嫌某起重大案件,讓受害人更加緊張和害怕,掉入層層陷阱。
3.使用各種說辭,不向屬地警方求助
騙子爲了防止受害人向當地警方求助或接聽警方打來的預警電話,導致設計好的騙局被拆穿,其就會告訴受害人當地警方是犯罪分子的“保護傘”,或者稱受害人所涉及的案件是由“中央”督辦的,不能透露給當地警方等。總而言之,就是要求受害人不能將此事泄露、拒絕當地警方的幫助。
特別提醒,面對自稱政府部門的電話務必保持清醒頭腦和理性認知,提高警惕,多方覈實,不要輕易透露自己及家人的隱私信息,加強自我防範,謹防上當受騙。如已造成損失,請保留好證據,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公安部網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