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返校」真相 臺獨不能說的秘密

就如同《返校》的原型基隆中學一樣,那裡的學生和老師在尋找自由的同時,共產主義其實就等同於自由。《返校》風光入圍今年金馬獎12項大獎,搶下本屆大贏家。左起演員曾敬驊、王淨。(影一製作所提供)

改編自同名遊戲、日前在臺灣火熱上映的電影「返校」, 自稱以白色恐怖基隆中學案爲故事背景,配以驚悚恐怖的電影手法,在全臺票房掀起一陣熱潮。然而這部片忽視甚至是扭曲白色恐怖歷史,目的是讓看過該片的多數人對國民黨感到更大的恨意,並集體高喊着要捍衛所謂得來不易的自由與民主,至於對白色恐怖中進步學生追求左翼理想、心向紅色祖國歷史事實則是置若罔聞,這完全是一部披着自由民主與轉型正義外衣而踩在紅色烈士身軀之上的電影。

既然該片聲稱改編自基隆中學案,就應該要真實還原基隆中學案的原本面貌,也應該要忠實呈現該案主角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思想狀態。鍾浩東是臺灣文學鍾理和的哥哥,曾與其夫人、蔣渭水女兒蔣碧玉大陸抗日,參與丘念臺組織的東區服務隊,1944年便加入了中共外圍組織抗日民主同盟,及至光復前後眼見國民黨腐敗而思想左傾,返臺後於1946年任基隆中學校長並在當年5月與蔣碧玉成爲中共地下黨員,1947年9月擔任基隆中學支部書記,1948年6月中共基隆市工委成立後又轉任工委書記,以基隆中學校長身份掩護地下工作。

鍾浩東在基隆中學影響了一批左翼進步青年學生,大家自發組織的讀書會所閱讀的主要是馬列主義著作,看的是如魯迅、巴金等大陸知名作家的作品,這些學生也自發參與到《光明報》的編印,傳播左翼思想和國共內戰與解放戰爭的最新消息

《光明報》後來由臺灣省工委接手成爲機關報,並將編印地點轉移至基隆中學,就在該校學生宿舍秘密編印和刊發宣傳,之後因大量散發而被破獲,鍾浩東也因此於1949年8月被捕,家中被搜出印刷《光明報》的器材和大量宣傳共產的的資料。由於鍾浩東拒絕接受「感訓」,在1950年10月14日於馬場町被槍決而英勇就義。這些都是電影「返校」中所沒有呈現的基隆中學案的歷史事實,這些故事都呈現在作家藍博洲報導文學著作《幌馬車之歌》。

另一個臺灣社會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返校」,則是1949年發生在臺大和師大學生宿舍的「四六事件」。當年3月26日兩位臺大和師大的學生因騎單車雙載而遭警察取締拘留,引發大批學生包圍臺北市警察總局,沿途高唱大陸的學運歌曲,並高喊大陸的學運口號「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接着3月29日各校學生自治聯合舉辦營火晚會並高唱解放歌曲,陳誠遂決定鎮壓學生運動。

4月6日清晨拂曉,警總包圍並向臺大和師大學生宿舍發起攻擊,最後逮捕了上百位學生,而逃脫的師大學生會會長周慎源也在流亡之路上慘遭殺害。這些臺大和師大被捕或殺害的學生,他們閱讀的是左翼進步刊物,他們的主張是抗拒國民黨的威權壓迫,他們的思想是傾向社會主義,他們的認同是期盼紅色祖國早日解放臺灣。這都是電影「返校」和臺獨電影製片者所不會呈現的歷史事實,而這些在藍博洲先生的另一本報導文學著作《天未亮》也都有詳實紀錄。

白色恐怖所鎮壓的絕不是隻有所謂的「自由和民主」,更關鍵的是要鎮壓主張社會主義和心向紅色祖國的「自由和民主」。如果真要讓臺灣社會認識白色恐怖,爲何不敢讓大家瞭解真實的白色恐怖與這些政治受難者的真實思想?如果真要紀念白色恐怖,爲何不見一個臺獨電影製作人和民進黨高官前往白色恐怖刑場遺址馬場町參與秋祭?如果真要重視白色恐怖,還先烈一個公道,爲何民進黨執政多年從未給六張犁白色恐怖受難者亂葬崗撥款修葺?

說到底,臺獨沒有綠色烈士,只敢踩在紅色烈士的身軀上欺騙臺灣人民。一部「返校」電影,披着轉型正義的外衣,扭曲真實的白色恐怖歷史,不過就是爲臺獨意識形態而服務罷了。

(作者爲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