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幫哥哥還債,她16歲輟學打工,陪伴老闆24年,老闆分她30億股份

«——【·前言·】——»

這個看似不可能的故事卻真實地發生在了楊利娟身上,楊利娟原本是個農村女孩,16 歲的時候,爲了幫哥哥還清債務,她只能選擇輟學去打工,如今搖身一變,成爲了身價30億的海底撈CEO。

她到底是憑藉什麼從毫不起眼的 “打工妹”,逐步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的呢?

現在,就讓我們一同去揭開被稱爲 “最牛服務員” 的楊利娟的傳奇人生的神秘面紗!

輟學打工,遇良人

16歲,本該是花季般的年紀,可楊利娟卻早早地揹負了生活的重擔,原生家庭的困境像一塊巨石,沉甸甸地壓在她年少的肩膀上。

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所賺取的那點微薄收入,只能艱難地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問題,哥哥原本指望着能通過經商改變家庭的命運,卻不幸遭遇失敗,不僅花光了積蓄,還揹負了鉅額債務。

望着滿臉愁容的父母,還有那些上門討債的人,楊利娟果斷地作出了一個決定:輟學去打工,從而爲家裡減輕負擔。

簡陽,一個距離家鄉不算太遠的小城市,成了楊利娟新的起點,她在一家餐館找到了一份服務員的工作,雖然每月只有120塊錢的工資,但她卻分外珍惜。

她把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錢都寄回了家,只留下少得可憐的一部分維持自己的生活,1994年,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下午,一個男人走進了楊利娟工作的餐館,他就是張勇,一個後來在餐飲界掀起波瀾的人物,但在當時,他只是一個想要在火鍋行業闖出一番天地的創業者。

那天,他被楊利娟的服務態度所吸引,楊利娟臉上總是掛着真誠的笑容,對待每一位客人都如同家人般親切,楊利娟身上彷彿有一種魔力,能讓原本嘈雜的就餐環境變得溫馨起來。

張勇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女孩身上有着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而這種品質,正是他苦苦尋找的。

在隨後的幾天當中,張勇差不多變成了這家餐館的常客,每一次前來就餐的時候,他都會特地挑選由楊利娟負責的區域就坐。

直到有一天,張勇又一次來到餐館,這次,他沒有像往常一樣點菜,而是徑直走到了楊利娟面前,問她:“你一個月工資多少?”

楊利娟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問得有些不知所措,但還是禮貌地回答道:“120塊。”

“這樣吧,你來我這裡上班,我給你開160,怎麼樣?”

那時楊利娟每月的薪水僅僅 120 塊,160 塊對她而言,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但是,她並未因這眼前的利益就喪失理性,進而被其迷惑心智。

命運的安排總是奇妙的,差不多一年之後,由於經營不善,楊利娟工作的餐館面臨倒閉,再次失業的她,不得不重新尋找工作,這時,她想起了那個曾經向她拋出橄欖枝的男人。

得知楊利娟的具體情形後,張勇重新向她發出了邀請,這一次,楊利娟不假思索地答應下來,隨後,楊利娟順利地加入海底撈,在那裡成爲一名從事服務員工作的普通員工。

海底撈成長記

海底撈的工作比楊利娟想象中辛苦得多,每天從早忙到晚,接待形形色色的客人,但楊利娟從不抱怨,她總是笑臉迎人,服務周到,很快就在顧客中贏得了好口碑。

下班後,同事們都去休息了,楊利娟卻還在學習,她意識到自己學歷低,要想在城市立足,必須不斷提升自己。

她從最基礎的識字開始,一筆一劃地練習,不懂就問,慢慢地,她不僅能寫會算了,還能用電腦點菜、收銀,成了店裡最早使用電腦的員工之一。

楊利娟的努力和進步,張勇都看在眼裡,他覺得這個姑娘不僅能吃苦,還有上進心,是個可塑之才,1998年,海底撈準備在西安開設第一家分店,張勇決定放手一搏,把這個重任交給楊利娟。

消息傳來,周圍的人都替楊利娟捏了把汗,西安人生地不熟,飲食習慣也和四川不一樣,面對質疑,楊利娟心裡也沒底,但她相信,只要肯努力,就沒有什麼克服不了的困難。

初到西安,楊利娟面臨的挑戰比想象中更大,陌生的環境,激烈的市場競爭,讓這個初出茅廬的姑娘感到壓力巨大。

爲了開拓市場,楊利娟率領着員工穿梭於大街小巷散發傳單,並且前往附近的居民區與寫字樓進行推銷活動。

爲了瞭解西安人的口味,她一家家地去品嚐當地的小吃,向同行請教,不斷調整火鍋的口味和菜品,功夫不負有心人,西安店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

就在楊利娟以爲一切都會順利的時候,意外發生了,一天晚上,一羣喝醉酒的客人來店裡鬧事,不僅大聲喧譁,還動手砸壞了店裡的桌椅。

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店員們都嚇壞了,楊利娟卻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她一邊安撫受驚的客人,一邊冷靜地與鬧事者交涉,直到警察趕到,才平息了這場風波。

這件事之後,楊利娟在員工心中的威信更高了,大家都被她臨危不懼的勇氣和責任感所折服。

西安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成了海底撈在西北地區的標杆店,楊利娟也因爲出色的業績被公司評爲優秀員工。

隨着海底撈的迅猛發展,楊利娟的職位也越來越高,從最初的店長開始,她不斷積累經驗,進而晉升爲區域經理,再到全國門店運營總監,她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證明了自己。

成爲海底撈掌舵人

在 12 年的時候,海底撈開啓了在新加坡和美國的海外店鋪拓展事務,楊利娟參與了此項工作,而楊利娟在當時是毫無海外經驗的,這顯然是擺在她面前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巨大考驗。

她本人飛到海外,去考察當地的市場環境,她用心去了解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然後她還與合作伙伴展開談,最後,她成功地把海底撈的招牌打到了海外市場,讓海底撈在海外也站穩了腳跟。

隨着海底撈的快速擴張,楊利娟需要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2014年,公司高層發現員工流失率不斷攀升,這對於一向重視服務的“海底撈”來說,無疑敲響了警鐘。

“不患寡而患不均”,楊利娟深入一線,與員工交流,發現問題根源在於薪酬分配機制的不夠完善。

於是,她大膽推行改革,推行管理透明化,強化師徒制,她引入計件工資制度,根據員工完成的工作量來計算報酬,讓員工的付出與回報更加公平透明。

2018年,海底撈成功上市,成爲全球知名的餐飲品牌,而楊利娟也憑藉對公司的貢獻獲得了約3.68%的股份,身價倍增。

商場向來是變幻莫測的,在 2021 年的時候,海底撈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衝擊,一方面是新冠疫情的影響,這一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給餐飲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面臨着重重困境,楊利娟沒有絲毫的退縮之意,她果斷地採取行動,提出了 “啄木鳥計劃”,這一計劃的核心內容包括關閉正在虧損的門店,對企業的人員結構予以優化,從而提升整體的運營效率。

關閉門店意味着鉅額損失,也意味着要裁減員工,這對一向重視員工的楊利娟來說,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她深知,只有刮骨療毒才能讓企業重獲新生。

楊利娟頂着壓力,堅決執行“啄木鳥計劃”,關閉了近300家不達標的門店,她沒有選擇性失明,即使有人試圖通過關係保住門店,也被她一一拒絕。

在她的鐵腕治理下,撈的經營狀況逐漸好轉,前兩年,公司淨利潤回升至44億。

2022 年,張勇宣佈不再擔任掌舵人 ,把這一關鍵的帥印交給了楊利娟,這位從服務員一路走來的“最牛打工妹”最終成爲了這家跨國企業的掌舵人。

接任CEO後,楊利娟繼續深化改革,優化門店經營結構,提升管理效率,同時,她還推動公司進行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出“個性化服務”理念,並推出了智能化點餐系統,不斷提升顧客的用餐體驗。

從最初的服務員到如今的CEO,楊利娟在海底撈奮鬥了三十年,她見證了公司的從小到大,也經歷了企業發展的起起伏伏,她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崗敬業”,什麼是“逆襲人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