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沉默孩子發「聲」 奧斯卡獎小童星來臺

去年獲得奧斯卡獎英國實境短片《沉默的孩子》,描述女孩莉比天生聽不見聲音飾演莉比的小女生梅西司萊現實生活中也是一位聾人,和爸爸吉爾森司萊來宣傳臺灣國際聾人電影節」活動。(郭吉銓攝)

去年獲得奧斯卡獎的英國實境短片《沉默的孩子》,描述小女孩莉比天生聽不見聲音。飾演莉比的小女生梅西.司萊,現實生活中也是一位聾人,和爸爸吉爾森.司萊來臺宣傳「臺灣國際聾人電影節」活動。(郭吉銓攝)

失去聽力的人,該如何與他人溝通?去年獲得奧斯卡獎的英國實境短片《沉默的孩子》,描述小女孩莉比天生聽不見聲音,家人卻堅持要她讀脣辨聲,直到社工安娜教會莉比手語,女孩才終於露出笑容。飾演莉比的小女生梅西.司萊(Maisie Sly),現實生活中也是一位聾人。梅西的爸爸吉爾森.司萊(Gilson Sly)用英國手語表示,知道電影得到奧斯卡獎的那一刻,「興奮到雞皮疙瘩都冒出來。」

今年8歲的梅西,近日與爸爸吉爾森來到臺灣,將參與第四屆「臺灣國際聾人電影節」活動。相較於劇中女主角莉比與家人的隔閡,梅西一家都是聾人,手語溝通無礙。梅西也就像任何一個8歲小孩一樣調皮,對事物充滿好奇。吉爾森表示,在英國,使用手語溝通的聾人其實也不多,「但使用手語,可以讓聾人的世界變得更廣大。」

吉爾森表示,梅西參與電影演出是三年前,「過程其實很辛苦,但梅西非常開心,也喜歡錶現自己,對演戲興趣。」電影最後,莉比孤身站在學校角落,對着喬安娜比出「我愛你」的手語,賺人熱淚。吉爾森表示,他們夫妻也跟着看到哭了,爲女兒的演出感到非常驕傲,「很多人看了影片很感動,對聾人的看法也就跟着改變了。」

吉爾森表示,在英國,多數聾小孩出生於一般家庭,像他家這樣全家都是聾人的很少,「大部分聽人家長還是希望想辦法把聾小孩變成聽人。」他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開始也是被要求努力聽學說話,直到20歲,因爲認識妻子,纔跟着學手語,「我在成長求學過程中,曾經碰到很多困難,很辛苦,但現在的我,很喜歡手語。」

吉爾森表示,如今梅西的求學過程就順利很多,她讀的是聽聾融合的學校,在學校也很活躍,甚至會教其他聽人同學手語,同儕之間能直接用手語溝通。學校老師雖然是用口語教學,但她會讀脣,不清楚就問,堅持要靠自己,不想要有手語翻譯員跟着。吉爾森笑着表示,梅西很聰明,「可能有點太聰明瞭。」

《沉默的孩子》由英國演員瑞秋.珊頓(Rachel Shenton)編劇,她的父親因爲癌症治療,突然完全失聰,家人爲此學會手語。珊頓也曾在英國影集中扮演聾人。在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珊頓以口語和手語致詞,「這個世界上有數百萬名聾人小孩,生活在沉默的世界裡,面對充滿障礙的世界。感謝奧斯卡獎,讓容易被忽視的聾人,再次進入主流的視野。」

《沉默的孩子》與《58旅程》、《聽•見幸福的樂章》、《直至虹色清晨降臨》四部以聾人爲主題的電影,將在第四屆「臺灣國際聾人電影節」播出,於9月21日、22日於國立臺灣文學館1F演講廳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