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流量爲王”惹消費爭議 “劇”離精品還有多遠?

原標題:微短劇“流量爲王”惹消費爭議 “劇”離精品還有多遠?

消費日報記者 盧嶽 王鑫坤

影視行業在近些年實現了飛速發展,而微短劇則成爲該賽道的一匹熱門黑馬。《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6月,微短劇用戶已佔到網民整體(近11億)的52.4%。截至同年

7月,快手短劇每日觀看10集以上的用戶達1.46億;抖音短劇付費用戶同比去年增長了10倍。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網絡微短劇市場規模已達373.9億元,在2024年預計將超過500億元。

然而,在微短劇“野蠻生長”的同時,消費陷阱、內容低質等矛盾也愈發凸顯。業內人士指出,值得慶幸的是,在政策趨嚴的背景下,“運營規範化”“內容精品化”或將成爲未來微短劇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吸金、固流“兩不誤”

微短劇多平臺消費亂象難解

據悉,微短劇大多在小程序、短劇App及其他社媒視頻平臺播放,其付費模式一直以來飽受爭議。

黑貓投訴平臺的一位消費者表示。今年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3年第四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指出,微短劇平臺存在收費規則不透明、支付價格不明確等現象,消費者易陷入反覆充值、多次充值的“怪圈”。

記者在“銀河看劇”小程序上看到,一部100集的熱播短劇,在免費觀看了11集後會彈出付費頁面。頁面頂端標明“解鎖本集:88看點”,下方則是各類充值選項。記者調查發現,在此“物價”基礎上,想要看完這部微短劇消費者需要支付7832看點(充值換算近80元)。此外記者還發現,由於該小程序充值頁面無法截屏,且個人中心不展示消費記錄,消費者難以留下充值證據進行後續維權。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短劇APP中都設置了“福利”版塊,鼓勵“看劇提現”。但是,消費者真的能夠“躺着掙錢”嗎?“辛苦積攢多日渠道被封鎖”“提現金額到了無法領取”纔是消費者遇到的大多數情況。記者在“紅果免費短劇”APP看到,該應用將金幣(看劇獲取)與現金的兌換說明放置於隱蔽的角落,比例高達爲33000:1。“新人獎勵時間一過,每天也就能獲得幾百金幣,即便是要提現15元也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消費者王先生告訴記者。

“爽劇”等於傳播力?

低俗違規致多個劇目封禁

近期,多起下架風波讓微短劇產業因質量問題再次來到風口浪尖。8月29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官方網站發佈《自治區廣電局關於整改違規網絡微短劇的通知》,針對微短劇存在內容低俗違規的問題情況,要求廣西山海星辰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對其上線的違規網絡微短劇《我在古代開超市》做全網下架和永久封存處理,同時全面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此類事件並非個例。6月4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公告,網絡微短劇《大佬,你女兒被婆婆家欺負慘了》內容存在多重違規情況,已提示相關播出平臺予以處置。

相關數據顯示,有超五成以上的消費者表示看微短劇是因爲“題材新穎,涉及元素衆多”“情節緊湊、反轉頻繁、爽點密集”。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爽文”劇本大行其道。“打臉虐渣”“強者回歸”“黑化覺醒”......記者觀察到,在各大短劇APP的熱門榜單上,“逆襲”“復仇”“龍傲天”是最常見的題材。“這些主題傾向很容易導致劇中出現導向不正、內容浮誇、脫離現實,甚至傳播色情暴力的情節。一開始雖然會被各種刺激感官的元素吸引消費,但看多了之後多少還是會感到不適。”微短劇愛好者周穎談到。

“規範化”“精品化”或成大勢所趨

政策趨嚴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的《關於微短劇備案的最新工作提示》文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其中提到,自6月1日起,未經審覈且備案的微短劇將不得上網傳播,這也標誌着微短劇正式進入規範化管理的新階段。

記者瞭解到,當前針對短劇小程序的監管正不斷加強,不少違規小程序被相繼處置,而涉及短劇APP的相關監管舉措卻相對較少。“未來短劇APP會成爲新的監管重點,而監管部門也已經開始針對諸多消費亂象採取措施,持續加強監管,敦促短劇APP的規範化運營。”品牌定位專家詹軍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越來越多的微短劇因內容問題被下架處理,原因一方面在於其製作門檻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在於生產方一味追求短期流量而忽視內容品質,“對於微短劇的未來發展,業界普遍持樂觀態度。隨着政策的深入落地和用戶需求的不斷升級,微短劇有望朝着精品化方向發展。”7月23日,央視頻平臺上新了“微短劇”Tab頁面,着力打造精品化、主流化、多元化的優質劇目,其首批上線的《中國神話》《三星堆:未來啓示錄》《木匠奇事》等劇目受到廣泛關注。“微短劇不應只有‘恩怨情仇’‘逆襲打臉’,聚焦現實,樹立精品意識才能讓微短劇走得更遠。”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來源:消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