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微短劇如何反向催化精品創作
國內首部聚焦古籍保護的微短劇《重回永樂大典》正在熱播中。以“微短劇”這一全新藝術形式,展示古籍修復的科技與情懷,讓觀衆感受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更引人關注的是,不同於傳統短劇需要付費觀看,《重回永樂大典》全集免費。
這種不再單純依賴用戶的付費觀看而盈利,不再追求情緒卡點的免費短劇模式,正建立起更廣泛的用戶基礎,進而激發內容創新,促動短劇行業變革,優化用戶體驗,推動行業向精品化、多元化方向發展。
何種短劇才能脫穎而出
業內人士分析,比起付費短劇的情緒卡點,免費短劇模式依靠“自然流量+廣告變現”模式,更注重點擊率、完播率、播放時長等數據,這就倒逼內容版權方在創作過程中更加註重劇本的打磨、演員的選擇以及拍攝和製作的質量等方面。同時,免費短劇市場的用戶基礎更廣泛且多元,對內容的需求也更多樣化。因此,只有具備高品質、創新性和吸引力的短劇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新模式重塑行業格局
由紅果短劇平臺聯合出品的《重回永樂大典》通過講述古籍修復師邵白與《永樂大典》“書靈”元鑑的故事,展現了古籍修復工作的艱辛與意義,引發了觀衆對古籍保護的關注和思考,也因大量用戶觀看、分享,爲內容版權方帶來可觀的廣告收入。該平臺聯合制作的另一部免費短劇《錦衣巷》,講述少年爲滿足爺爺的願望,重振曾經齊聚傳統手藝人的老巷子,再現舊時盛況的故事。很難想象,這樣一部以川劇文化的傳承發揚爲核心的作品,竟然是短劇。而在北京廣播電視網絡視聽發展基金2024年度擬扶持項目中,該劇也入選了網絡微短劇擬扶持及獎勵作品名單。
業內人士分析,免費短劇模式的出現,重塑了行業格局。內容版權方和平臺方將進行重新定位,產業鏈的核心角色也從此前掌握投流“生死大權”的小程序平臺方,轉爲擁有優質內容生產力的內容版權方。當內容版權方掌握更多話語權和收益分配權,產出的差異化優質內容也會在自然流量池中獲得更多機會。
通過“免費”觸達潛在受衆
在免費基礎上,短劇變現的想象空間則更大——品牌定製短劇、“文旅+短劇”等多種合作方式,都在通過免費模式觸達更多潛在受衆。以今年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的“跟着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第四批推薦劇目爲例,榜單進一步聚焦以“微短劇+”推動實現“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榜作品大多爲免費觀看,以短劇優勢結合各地文旅資源進行深度開發利用,開拓更多元化的變現渠道。可以預見,免費短劇市場還會不斷擴張,推動行業以高質量內容爲核心動力,創作出更多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作品。文/本報記者王磊